加快推进企业转型 改革创新服务方式
农资
转型贸易服务性企业
中农公司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农机五大板块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游进入生产领域,下游加快“中国农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正在由传统的农资销售企业向农资贸易服务性企业转型。
一是协调各板块骨干企业,按照“统一模式、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的方式,整合资源,构建从耕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今年规划升级改造50个以上的“中国农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目前,中农控股公司以加盟方式联合基层经销商,共同组织农民以自愿入社方式设立了“中国农资”中心合作社56家、基层合作社3500余家,设立19个中心配肥站和12个基层配肥站。中农立华公司建立了30个农药仓储配送中心和7000多个基层服务网点,直接服务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3000多家。中农立华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软件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顺利投入市场运营;与山东寿光成功打造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示范点,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是在钾盐资源开发、农药安全环保和农机制造技术升级上取得新成效。中农矿产公司钾盐项目获得老挝甘蒙省214.8平方公里的钾盐矿权,并取得了其中35平方公里的钾盐矿开采权,成为中国在东南亚第一个获得开采权的大型钾盐矿项目和海外钾肥项目中唯一实现工业化量产的项目。目前,整个矿区已查明钾盐矿石总储量约50亿吨,先行实施的10万吨钾肥生产装置已于2013年全面实现达标达产,并成功解决了光卤石尾矿处理的世界级技术性难题,实现了固体钾镁盐矿工业开采和尾矿“湿式胶结”充填方面零的突破,该技术现已获得中国专利。
作为国内最大的吡啶类原药生产企业,山东中农联合公司正在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哒螨灵、霜霉威盐酸盐原药生产企业,3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公司坚持推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效低毒农药研究与创制,生产的 “亮粒”2010年正式上市,除了药力集中、持效期长、利用率高外,还有低毒、低残、安全、环境友好等特性,产品销量连年上升,从2010年全国推广面积158万亩上升至2014年的1000万亩左右。
中农博远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于今年5月正式启用,新厂房、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推动产品技术革新,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其中,钣金车间从开卷校平剪切线、激光切割、数控液压折弯到焊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中农舜天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海藻增值肥、腐植酸增值肥和氨基酸增值肥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研制的农锌安增值肥添加特定分子量的高活性腐植酸和螯合微量元素锌,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在酶控肥研发上,中农舜天与北京中农瑞利源合作,共同开发具有补酶防病、催熟早熟、改善品质和绿色环保等特点的酶控复合肥新产品,致力于将中农舜天打造成为中国酶控复合肥第一品牌和中国复合肥著名品牌企业。
此外,中农控股搭建的电商平台“农惠网”于6月初正式上线运营,与银华基金合作开发的理财产品——农惠宝也已正式上线。
再生资源
构建十大再生资源示范基地
自“五代会”以来,系统再生资源板块朝着打造十大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废家电拆解资产证券化的方向发展。
中再生公司四川内江基地年回收处理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废纸等185万吨,年拆解废家电200万台,报废汽车5万辆,拥有5万吨塑料改性加工厂和8万吨PET瓶级聚酯加工能力。
广东华清基地,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废旧五金进口、拆解、加工、废家电、废塑料、固废处理为主,年可拆解各类废旧物资1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物流中心、交易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之一。
江苏常州基地年回收处理废钢、废塑料及其他废旧物资达80多万吨,可提供工业原料及再生制品8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PET瓶进口和加工中心、最先进的改性塑料基地和再生化纤基地。
河南洛阳基地以废钢铁、废家电、废塑料、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为主,年拆解废家电200万台,处理线路板1万吨、废钢铁50万吨,报废汽车拆解3万辆,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废钢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及中原地区最大的塑料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河北唐山基地以废钢铁、废家电、报废汽车、废塑料、废纸、含汞废灯管、废电路板回收利用为主,可形成年加工利用再生资源8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山东临沂基地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废家电回收市场及我国最大的废旧家电拆解厂之一山东中绿废家电拆解厂,年回收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同时,年回收加工各类废钢铁、废有色金属20万吨。
江西南昌基地以废钢加工处理及废家电拆解为主,年可回收处理废钢20万吨以上、废家电260万台,在地域上有机连接中再生公司的中南、华东、华南网络,形成块状发展格局。
宁夏银川基地是国家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再生铝、再生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加工,电子废弃物处理,报废汽车,机械设备拆解为主,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
江苏泰州基地依托江苏合众不锈钢有限公司,以不锈钢为主,辅之特种用途钢和特殊材料钢,建成年产量百亿的、产业链完整的大型再生资源深加工基地,同时投建废不锈钢交易市场、科研中心、检测中心等,年可生产不锈钢20万吨以上。
黑龙江绥化基地建有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废纸分拣加工中心、废塑料处理中心和废灯管处理厂,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废家电拆解厂和废汽车拆解厂。年可加工处理废钢35万吨、废纸6万吨、废塑料4万吨、废灯管200万根,回收拆解废家电120万台,报废汽车5万台。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再生8家家电拆解厂成功上市,为再生资源板块资产实现证券化开辟了道路。
棉花
加快推进产业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国内棉花资源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建设。中棉公司在新疆及内地棉花主产区,掌控棉花收购加工企业60多家,自有年收购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与新疆兵团棉花主产师团构建稳定的资源渠道,年合作总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大力推进“中棉加工厂+专业合作社+棉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2014年订单面积11.12万亩。
二是对国际“一手资源”的掌控能力明显提高。中棉公司组建澳洲、香港公司,资源、贸易、金融国际化经营优势日益明显;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主产棉国建立了直购渠道,“一手资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创新国际经营模式,大力开展进口代理、转口贸易、寄售、澳棉轧花厂采购、乌棉选货运输等,实现经营模式创新。
三是加快提升产业延伸能力。加大短绒、棉籽、浆粕等棉副产品及棉纱、棉布、粘胶等相关相近产品经营;积极稳妥向家纺、棉纺产业延伸,家纺系列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入驻“天猫”电子商务平台。
四是全力打造棉花电子商务,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积极顺应“新常态”“新棉业”的变化,努力构建中国棉业发展新型生态圈,即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大数据和公共信息服务为基础,全力打造棉花电子商务、在线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配送等在内的开放、便捷、高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以“i棉网”为载体,着力打造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即棉花行业的“百度”。围绕棉花供应链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涵盖棉花生产、收购、加工、仓储、运输、质量检验等棉花供应链各环节,集信息采集和查询、库存监管、物流配送、货权登记和变更、质量追溯、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产销精准衔接提供帮助,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棉花交易市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以“e棉网”为中心,着力打造CNCE棉花电子商务平台,即棉花行业的“淘宝”。实现国产、进口多种资源,现货挂牌、网上超市、竞买竞卖、线上线下协商等多种交易模式可供客户自主选择和积极参与。
以“e棉通”和“棉贸通”等网络融资模式为重点,着力打造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即棉花行业的“微众银行”。逐步实现融资业务全程办理网络化、电子化。
以棉花第三方监管网络和体系为支撑,着力打造包括出疆棉铁路运输在内的全国棉花物流配送服务平台,即棉花行业的“顺丰”快递。为涉棉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有竞争力的物流配送服务。截至目前,物流配送业务量突破6万吨,超过去年全年业务总量。
日用消费品
多业态零售终端对接双向流通
近年来,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加快了下乡进村的步伐,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开展“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助农解困。
一是形成多种业态形式的零售终端网络。新合作公司按照“直营带加盟”“小超市、大连锁”模式拓展网络,以三四线城市建设的配送中心和直营中心店为龙头,向外延伸拓展,拥有直营网点1374个、加盟联营网点10余万个,经营网络遍布全国16个省份的800余个县域市场。
二是开展“农超对接”“产销对接”,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新合作公司已在江苏常熟、东台,河北张家口,河南南阳,湖北十堰,北京怀柔,宁夏海原等地建立粮食、水果、蔬菜、西洋参种植基地和生猪、水产品、草鸡养殖基地50多个,总面积46多万亩。同时,开办了北京新合作广盛园华夏特产广场、十堰新合作特产广场、常德新合作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新合作常客隆农贸市场等一批农产品专营市场。采取与专业合作社对接方式,将农民合作社产品直接引入超市,或将农民合作社的优势产品加贴“新合作”品牌,进行标准化生产。目前,与新合作对接的农民合作社已达2800多家,“新合作”品牌的农副产品单品数量已达600多个。
电子商务
打造“三农”的“互联网+”平台
一是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为依托,成功组建了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供销电子商务发展联盟,电子商务全国平台建设也已进入实施方案拟定和平台开发阶段。下一步,将尽快搭建完成基础设施平台,开展B2C供销商城、B2B批发交易中心、支付金融服务、社会化便民服务、涉农服务等上线产品的软件开发工作;与银行、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洽谈全国性第三方服务,落实全国平台服务资源;出台基层综合服务网点建设规范和标准,以便使基层网点与全国平台实现对接。6月底左右,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商平台可实现部分功能的内部测试和试运行。
二是依托线下实体店和配送中心,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和实体网络的有机结合模式。新合作公司依托自身实体网络优势,创建了O2O新型综合服务模式。江苏新合作常客隆开办的“家易乐”生鲜直投站,借助自身物流配送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3G无线网络,在社区开办直投站,设置多媒体自助终端和生鲜电子智能设备自提柜,将生鲜、日用品直投服务延伸到社区。山东兖州新合作公司创办电子商务及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百意网”,构架设计为“六大平台”,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按照O2O的模式设置5种不同类型的线下体验店。新合作瑞通公司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淘宝天猫商城、国美在线商城等电商平台签订经销协议,把新合作贴牌商品、五粮液、西屋电气、进口红酒放入网上销售平台。新合作广盛园公司与中粮我买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的农产品产地资源优势,线上销售土特产品、海鲜产品、新鲜果蔬类商品,开发产地直送和预售等线上销售模式。
三是以电子商务模式推动再生资源、涉农产品行业流通。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再生资源交易所,目前已实现上线交易品种22种,包括再生塑料、不锈钢、羊绒、生物柴油、中药材等;已发展综合类会员53家、交易类会员近1001家,建立天津子牙交易中心、中国供销石化交易中心、中原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华东塑化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以及稀贵资源、金融所等合作板块。
现代物流
疏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渠道
一是江苏南通供销产业园打造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纺织原料交易服务平台。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占地525亩,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棉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及综合服务区。其中,棉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库容量达16万吨、年棉花周转量5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物流基地之一。二期国际棉花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建设交易、服务、商办、公寓四个功能区。南通产业园获得系统首批国家5A级物流企业,成为第一家中国五星仓库,具有海关监管保税仓库等资质。产业园还将与中国最大、最专业、客户最多的网上纱线市场——中国纱线网合作,发挥中国供销集团现代流通服务综合优势,依托南通纺织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辐射能力,以棉纱、进口棉、坯布、化纤为主要交易品种,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现货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融资及结算服务、信息及技术服务等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纺织原料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纺织原料交易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项目实施与南通家纺城联动发展,在南通形成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交易手段现代化的大市场,将有效带动南通这个传统纺织之乡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中棉公司积极推进棉花物流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中棉山东物流园、南宫物流园、河南物流园,2014年综合物流年周转规模近40万吨。物流园区的建设运营,对中棉公司转变经营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新合作公司商品配送能力不断增强。新合作公司逐步建立起与连锁超市经营网络配套完善的配送中心体系,目前已在销售网络中心区域和重点市场开发区域建设配送中心150多个。这些配送中心已拥有比较完备的生鲜加工、产品分拣包装、冷链配送、仓储周转配送、商品质量控制及品种开发等功能,既保证了销售网络的日常商品配送需求,又很好地满足了农副产品源头采购、反季节流通以及产品深加工、冷冻冷藏的需要。正在建设中的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项目占地2400亩、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项目集仓储、交易、展示、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是湘中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综合型商贸物流园。项目一期信息大楼主体已完工,B区大宗陶瓷展示交易中心、D区工业原料及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Mall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有逾千户商家已签订入驻意向协议。物流园将引进更多的龙头商家,包括阿里巴巴、麦德龙、普洛斯物流、奥特莱斯、香港农产品公司等,新合作公司将集中精力把该项目打造成为湘中标杆、区域产业引擎、现代商贸物流典范。
四是宁波海洋公司以冷链物流为切入点建设象山国际水产物流园。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占地651亩,一期工程中第一个2万吨冷库、4200平方米加工车间、8000平方米交易大厅及7945平方米海洋生物工程的生产厂房和1000余平方米附属设施等建筑工程已经全面开工,预计年底实现主体结顶。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计划总用地面积4078亩,计划总投资16.6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41亿元。3年内引进300户台湾养殖户,并与台湾高雄、屏东等地700个石斑鱼养殖户签约,建立台湾石斑鱼中转暂养、育种育苗、示范精养、饲料研发为一体的产供销体系,逐步打造为现代化的石斑鱼精养示范基地,实现两岸石斑鱼产业的分工协作和共赢发展。
农批市场
整合产业链资源 布局全国市场
一是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品牌优势,加快在全国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截至2014年底,中国农批公司已累计在全国17个省份签约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34个,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市场23个,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中国供销丹阳农商批发大市场、中国供销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中国供销宣城农副产批发市场等近10个市场相继建成运营,年交易额200多亿元,正在逐步提供农产品批发交易、加工冷藏、仓储配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检验检测、进出口代理等全方位服务,已经成为区域内核心农产品批发交易平台。
二是全面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全国农产品主力商户数据库。中国农批公司将打造“商铺+电商+配送+加工仓储+金融”五位一体的新型市场,提高招商和商户服务能力,推进市场互联互通,建立全国冷链干线物流体系,不断提高市场运作专业化水平。
农村金融及互联网金融
创新经营模式 下沉服务渠道
初步建立起“中合农贷”连锁发展模式。中合联公司先后在安徽固镇、贵州都匀、江苏海门等地设立10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目前,累计贷款金额37亿余元。中合联公司在河北固安建立首个合作金融试点,首批社员达到2000余名。
积极拓展和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财务公司供销及时雨网贷即将成为全国第9家获批筹建的全国性网贷牌照,供销惠农综合交易平台即将注册完毕,将以财务公司+供销及时雨网贷+供销惠农综合交易平台一体运行的模式,开展存贷款、支付结算、债权票据交易、应收账款交易等全方位非标资产互联网金融业务;财务公司利用持牌金融机构优势,已获得韩国农协银行、汇丰、渣打、工行等银行对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授信额度10亿元,综合利率5%左右。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可以为传统企业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全系统社员提供便捷投融资服务,配套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发展,也是实现金融下沉、服务广阔农村的有效途径。中合联公司“中合贷”互联网金融平台于2015年6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依托供销系统丰富的网点及渠道资源,为用户提供安全、透明、可信、高效、高附加值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服务。
石油经营
开辟为农服务新途径
中国供销石油公司依托中国石油和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整合山东烟台供销石油公司和租赁经营中国石油福建67座县乡加油站,开展农村成品油经营服务,开辟了新的为农服务途径。
(中国供销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