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际棉商:反应平淡 实际效果仍待观察


    

    针对呼之欲出的2015年国储棉轮出政策,国外机构和外商、贸易商普遍反应平淡。他们认为对ICE、市场信心的影响并不大,但总体来看,对港口保税棉、即期装运外棉利空大于利多。

    一方面,关于“100万吨抛储总量和2011、2012年度国储棉、2012年度国储外棉13200元/吨、14200元/吨、15500元/吨”的消息在两个月前就已在外商间传开,棉商和ICE盘面已将利空消化;另一方面国储棉的轮出价格明显高于国内现货,2012年度国储外棉的轮出价格也要高于港口清关EMOT SM 1-1/8美棉400-500元/吨,“虚高”的抛储价将很难吸引中国用棉企业、中间商的热情,抛储很可能像CCI抛储一样,冷清成为主基调。

    一些外商表示,可以预见,到9月份新棉上市前,100万吨抛储目标能否成功竞拍50万吨值得商榷。中国政府为了加快“去库存”,不排除7-9月份大幅下调抛储竞卖底价、国储棉与棉花进口配额按一定比例“捆绑”销售等等措施。部分进口商表示,最初传言抛储20万吨2011年度收购的外棉,但没想到政府先抛出2012年度外棉,从等级、品质和其它可纺性指标来看,对港口“寄售”棉、已清关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的冲击或比较大。虽然抛储价高于港口现货400-500元/吨,但不受棉花进口配限制且重新公检,再加上相对目前港口2014/2015年度美棉而言,国储棉“一致性”和几乎不“亏重”也对棉纺织厂、贸易商有较大吸引力。

    某大型棉商表示,虽然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数据看,美棉已完成本年度预测出口量的110%,但有一定比例美棉是国际棉商、出口商海外公司、办事处的“自营”部分,中国抛储对港口现货而言较大利空。再加上棉花进口配额使用率已超过60%,因此有现货待售的棉商短期“解套”比较困难。而已经转向主要销售2015年度美棉、2015年度澳棉的外商则表现相对乐观,中国抛储有利于ICE反弹。

(本报综合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