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新余农村商业银行罗坊支行营业大厅,村民李文斌正在填写转账单,将该行发放的100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资金转给设备商,用于购买蓝莓基地的自助灌溉设备。他说:“正愁扩大规模没有资金,贷款就主动找上门来了,而且手续简单、方便。”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不断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像李文斌一样享受到这一惠农政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7714家。江西农信社从2014年8月开始,全面开办“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28.79亿元,占该省发放总量的56.83%,居江西省首位,有效助推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牵线搭桥助“圆梦”
100亩、200亩,直到现在的500亩,短短2年内,永丰县中西山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永丰县藤田镇中西山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合基地。
回忆创业当初,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的农场主邹先佼很是感慨:百合种植前期投入比较大,对于农民来说,开始没有多余的资金改造耕地去种植百合,导致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外地客商不愿来,卖不出价钱,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像邹先佼这样在创业初期遇到困难的农户不在少数,抵押物少,融资成本高,加上抗风险能力低是制约农业经营发展的因素,是农民“创业难”的关键,很多农村产业因此而夭折。
据悉,“财政惠农信贷通”支持的对象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农业“走出去”项目,并不得用于非农领域。
鄱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银行按照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贷款额度,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其中农民合作社最高授信额度为300万元,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200万元。”
邹先佼遇上了好时代。
“多亏了信用社的财政惠农信贷通产品的持续支持,圆了我的创业致富梦。如今合作社不仅成功注册了‘西阳宫’商标,还入选了国家级示范社,去年销售百合200万公斤,年产值达5000万元。”如今把百合种植搞得红红火火的邹先佼很是放心,“百合产业已经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我们富起来了,还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发展百合产业,我感觉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民借贷更便捷
“现在农场规模扩大了,资金需求更大,民间借贷既提高了经营成本,又严重制约了农场发展”,今年55岁的姚振泉是鄱阳县金鑫农场的业主,主要经营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和谷物种植,以前由于抵押物的问题,只得向民间融资。如今,“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解决了他资金面临的难题。
“今年我向信用社申请到了100万元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利率还很优惠,在授信额度内可随借随还,心里底气足了。”姚振泉说,鄱阳是“鱼米之乡”,生态养殖市场前景好、销路畅。目前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还需更多资金支持。面对下一步发展计划,有了资金的保障,姚振泉的信心更足了。
据了解,为提升办贷效率,江西省农信社专门构建“财园信贷通绿色通道”,制定业务相关管理办法,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实现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贷审核,2个工作日内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确保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在5个工作日拿到贷款资金。
该省农信社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江西省政府规定,严格执行“财政惠农信贷通”利率优惠政策,上浮幅度不超过基准利率的20%,不收取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让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惠农政策,真正解决资金难题。”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财政惠农信贷通’既有效盘活了金融资金,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让我们更有信心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