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航天育种已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本报讯 7月2日,2015年北京神飞航天科技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消息称,截至2014年底,中国航天育种在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8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航天育种是指将农作物种子或枝芽放在航天返回飞行器上,随其在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及大温差的宇宙空间遨游一定时间,使种子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返回地球后经地面培育4—8代,即可选育获得稳定、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农作物良种。1987年,中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了一批水稻、青椒等农作物种子,开创中国航天育种的先河。

    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宏伟认为,中国航天农业发展28年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但增加作物产量,还增加果实的营养成分,更有利于打造绿色安全的食品产业。”他说,科学家已将航天育种的蔬菜进行深加工,研发出一系列绿色健康的果蔬营养产品。

    据介绍,在西安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已培育出亩产4000公斤、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线椒高一倍的“太空线椒”,以及每个重达200公斤的“太空南瓜”、一株能结上万个果实的“番茄树”等。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太空种子”没有外源基因导入,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种子。

    此外,航天育种有助于加快中国育种步伐、提高育种质量。据统计,中国蔬菜种子年交易额约6亿元,进口种子占60%以上。而中国已有28个蔬菜新品种通过航天育种技术育成,并通过省级鉴定。

    毛宏伟透露,2015年航天育种的小麦、玉米、大豆将进入区域试验,有望在未来3年内占领10%以上的市场份额。“航天科技研发带头,企业推广落地,让更安全、更营养的航天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他说。

(辛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