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愿为“三农”奉献一生
——记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供销合作社主任田润
□ 本报记者 叶梓 通讯员 屠永祥

田润(左)在田间做技术指导。
田润在果园喷打农药。

    他曾是一名教师,对供销合作社的向往,让他投身供销合作事业30余年。他是一名扎根农村的供销合作社人,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迷茫到振奋,在他的坚持下供销合作社的资产保留了下来,在他的努力下供销合作社的事业有了新的突破。30多年,他始终为供销合作事业抛洒自己的“热血”和激情。在他的带领下,三宝供销合作社于2008年被总社评为“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单位”,2011年被总社评为“全国供销系统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2015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4月28日,北京春意盎然,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位衣着朴素年过五旬的男子,受到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关注,他就是云南曲靖市麒麟区三宝供销合作社主任——田润。田润是三宝供销合作社的第二位全国劳动模范,在他之前的女劳模张乔兰,曾在80年代末期获得了这个荣誉称号。然而,对比80年代末供销合作社繁荣时期的张乔兰,田润的全国劳模称号更有深刻的意义。它意味着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崛起,也代表着田润带领职工们脱离困境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困境勇挑新担子

    今年52岁的田润是三宝本地的农家子弟,1984年进入基层社,在三宝基层社一干就是30多年。然而,却有很少人知道,他是一名“半路出家”的供销合作社人。

    1981年,高中毕业返乡的他,被村里的小学聘用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在学校里教毕业班语文和数学。进入教师行业以后,田润一直踏踏实实地为学生教授知识,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1984年,三宝供销合作社面向社会招考,最后录了15个人,田润就是其中一个。进入供销合作社后,头两个月他都是供销合作社和学校两头跑。每天早上5点—7点半在学校上课,一下课立马骑自行车到供销合作社上班;到了中午又骑自行车到学校上课,然后再回供销合作社上班。教书的地方距离供销合作社有6、7公里路,他就这样一天几个来回的跑了两个月,直到学生毕业为止。

    在供销合作社,20岁出头的田润做过针织品的柜员、保卫、秘书,也跟着老同志到化肥工厂跑过货源,拉着手推车去农家送过化肥、在街边地摊上卖过东西,还在砖厂从泥瓦匠一直干到厂长。多岗位的工作历练,增强了他的业务能力,也慢慢完成了他从教书先生到业务先生的转变。在2000年,田润被推举为三宝基层社主任。那时供销合作社处于濒临破产的状况,连年满50岁以上的老职工60元的生活费都发不出来。每天要账的人络绎不绝,欠了货款的商家天天找上门来,不还款就不走;有职工堵在门口要工资,不让田润去吃饭,更有提着田润的衣领威胁发钱的。那时候的田润对供销合作社产生了失望、迷茫和困惑,进入供销合作社到底是对还是错?

    信念支持田润走了下来。“既然我从教师行业转岗选择了供销合作社,那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一直走下去,用我的能力为社会作贡献,服务‘三农’。”在困境中他勇敢地挑起了新担子。当时的三宝供销合作社负债200万元,想要完成改制,简直“难于上青天”。面对困境,有部分职工曾提出只有卖店分资产走人,才有活路。不甘心的田润对大家说:“你们才把我选上来,就让我拆店散伙,让这个全省最早成立、还出过全国劳模的基层社断送在我们这批人手上,我不干,我想大多数人也心不甘。改制肯定会碰到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三宝供销合作社只有战胜困难、向前发展才有活路。”这样,三宝供销合作社的门店和下设的购销店得以全部保留。然而,大多数职工却选择了离开,很多经营骨干也流失了。如果没有经营人才,改制后可怎么发展?为了留下骨干,田润找上门去,苦口婆心做工作,终于劝得6、7名骨干留了下来。

    2003年3月改制结束,三宝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得以全部保留。

    改革路上新成效

    改制后,田润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农资市场上。为何改制后重振供销的第一件工作要放在农资上?田润说:“这是能保证农民买得到、买得起放心农资开展农业生产的大事,这也是维护供销合作社在农民心中诚信经营的要事。”

    根据多年细心调研,他早就摸准了当地农民什么时节喜欢用什么类型化肥、同类肥种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有什么差异。教师出身的田润会时刻留意把这些市场信息细细记在随身的本子上,也印在他脑子里。他把这些市场信息及时与化肥厂家沟通,因时制宜购销化肥。田润留意到,好些山区群众一方面愁着收获的粮食作物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又因手头无钱去购买农资发展生产,形成了恶性循环。田润想到了“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用同等价格的农作物换购同等价格的农资。这一举措解决了山区农民的难题,帮助农民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生产收益。

    善于学习的田润还将其他地方的经验结合三宝实际,在全区首创了“鸡汤综合服务社”,把餐饮住宿、托儿保育、图书阅览、休闲茶室、百货零售等服务项目纳入一体化经营,提供综合性服务。此外,他积极向上级社争取机会,完成了全社9500余平方米网点的提档升级,建立了12个规范化网点。他还专门购买了送货车,将大宗物资直接送到农户家里,让农民享受足不出户的便捷购物,满足了当地村民日益城市化的生活新需求。

    如今,三宝供销合作社已发展为一个拥有12个购销店、6个门市部、17个综合服务社、27个便民超市的大型综合性农村商业网络实体。销售收入也从改制后的890万元增长至6661万元,增长了648%。

    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供销社

    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田润还不忘带头参加各类公益事业,哪里有重大灾情他都主动带头捐款。“供销合作社是为‘三农’服务的一线单位,供销合作社发展离不开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的责任,从事公益事业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三宝新农村建设中,他和其他职工一道共同捐款近20万元用于建设温泉农贸市场, 并倡议将价值18万元的五联购销店以3.5万元的低价折让给村里建老年人活动中心;将张家营1300多平方米的土地腾出支持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他主动为青峰、何旗、黄旗、长坡等社区免费订报纸杂志。近年,他们还坚持每年出资6000元资助村中的孤儿和贫困大学生上学。

    从小田到老田的历程,也就是田润见证三宝供销合作社起伏跌宕的30年。田润摸着他秋霜渐起的小平头笑着说:“我姓田,出生在农家,进入供销合作社我一直认为是缘分天定。我进入供销合作社工作时,供销合作社生意正红火。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坚守了为农服务、诺言永恒的精神,有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所有人的支持和配合。现在我的愿望是上不负区供销合作社对我的信任,下不负职工对我的期望,中间也对得起我和家人。这样,在我退休的时候,我还可以自豪地说我从年轻一直到老都在能有一个红火的三宝供销合作社而努力。”

    凡人名言 

    1.我姓田,出生在农家,进入供销合作社我一直认为是缘分天定。

    2.既然我从教师行业转岗选择了供销合作社,那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要一直走下去,用我的能力来奉献社会,奉献“三农”。

    3.供销合作社是为“三农”服务的一线单位,供销合作社发展离不开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的责任,从事公益事业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