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举步踏海浪 挥手新风云
——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创业创新”纪实
□ 本报记者 吴震 王蕾

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计划打造5000亩以上集育种育苗、中转暂养、精养示范、饲料研发、分销配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石斑鱼养殖示范基地。王蕾 摄

    6月28日至30日,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电子商务专场暨首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博览会(简称“网博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海洋公司”)董事长张金诚应邀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向近千名中外与会者介绍了海洋公司象山冷链物流基地等方面情况,引起了与会者极大兴趣。

    会上会后,百余家采购商、电商企业纷纷前来洽谈合作。

    海洋公司在“网博会”上引起这样的“轰动效应”不是偶然的。“网博会”吸引了4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研究专家、业界精英和“互联网+”产业企业代表参加主题论坛,有2万多名各界人士赴会参观。这些新型企业是为寻找合作伙伴而来的。有背景、有资质、有实力,尤其是有仓储基地、有销售网络的“国字头”企业自然是他们追捧的合作伙伴。

    张金诚向来宾们介绍,海洋公司目前正在全力建设象山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及冷链物流园区,要把境内电商、跨境电商的优势与冷链物流基地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优势结合起来,提升仓储物流基地的功能优势,增强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服务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互有需求,洽谈甚欢。

    人们说,战术的胜利取决于战略的胜利;而这里的情形不过是供销合作社走向海洋发展战略的一朵浪花。

    走向海洋 “落子”象山

    供销合作社企业走向海洋,是一个自觉的必然。

    我国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1/3。自古以来,对于任何世界性大国而言,海洋都举足轻重。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而对于一种世界性体制来说,海域就不可缺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海洋经济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由于历史原因,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黄色国土”上拥有服务“三农”最为完整和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但在我国海洋的“蓝色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上,除了少数海洋产品经营加工等企业之外,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体系却乏善可陈。这不仅影响了供销合作社对“大农业”的全面服务功能,也制约着自身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空间的拓展。

    供销合作社在开拓创新中发展,走向海洋是必然选择;放眼我国沿海,发展海洋经济,首选浙江。

    浙江省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海洋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全国第一位;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8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对未来发展的8项举措——“八八战略”,其中重要一条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落子”宁波象山,是中国供销集团的一步“好棋”。

    象山,地处长三角地区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温州,居浙江沿海中部,与舟山群岛形成拱卫宁波乃至浙江的海洋经济版图。全县三面环海,一路通陆,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925公里,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滩、涂、岛、礁、湾资源的地区。象山现代渔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县水产品产量57.35万吨,海洋运输业蓬勃发展,海洋运输能力达58万载重吨,集装箱运力13.3万载重吨,位居浙江省各县(市、区)首位……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在2012年,象山水产品年产量近60万吨,而冷库规模只有约8万吨!在渔业生产旺季,渔民捕捞上岸的优质水产品无处冷藏,稍一耽搁就变成“垃圾”;在内地十分珍贵的海产品,此时此地也只能卖个“白菜价”!由于缺少冷库,部分远洋捕捞船队返港却无处卸货,不得不在海上就把海产品低价出售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冷藏加工企业的收购船只。这些境外海洋企业把收购来的海洋产品稍作加工包装,就以高于原收购价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给我国消费者。

    这也是我国渔业和海洋产业的巨痛!

    立足象山,放眼海洋,为渔民渔业服务,就是利国利民;弥补我国渔业产业链、价值链的“短板”,是发展潜力所在!

    2012年8月28日,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其发展战略是:积极依托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和两岸经贸合作石浦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冷链物流、保税仓储为切入点,加快形成国内重要的鲜活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海洋产品集散中心、对台贸易物流中心,以促进当地海洋产业升级、扩大对台贸易、搞好鲜活农(水)产品流通,带动我国东部沿海海洋经济发展。

    张金诚董事长对海洋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说:“按照中国供销集团‘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涉农流通产业集团’的经营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供销集团规模化、品牌化优势,以创造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以象山为主阵地,以海洋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建基地、抓资源、促升级’的总体目标,通过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和台湾石斑鱼精养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全方位涵盖海洋捕捞、高端养殖、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出口贸易、科技研发、对台贸易等领域的完整的现代农渔业发展平台,实现区域化布局与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经营体制,促进两岸渔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两岸渔民带来更多福祉,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为现代农渔业服务的有力抓手,促进供销合作社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经营高效、服务创新的转变,为‘三农’服务作出新的贡献。”

    海洋公司旗下的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总部、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海峡两岸台湾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以及整合优化后打造的海峡两岸现代农渔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海洋公司实施创业创新发展战略的前进基地。

    基地:创业之基 创新之地

    张金诚说:这个项目建成后,将与在同一区域的浙台经贸合作区功能互动,立足长三角、辐射东南亚,做强冷链物流、做活保税业务、做深水产加工、做大出口贸易,成为国际一流的水产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中国供销集团的创新型现代农渔业产品冷链物流的标杆企业。

    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也称象山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园,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一期工程施工。按照规划,这个项目包括一个总部、两个基地,即海洋经济发展总部项目、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及海洋生物产业园项目。园区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额约45亿元。赢得众多电商大佬们青睐的是园区的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这个基地是园区建设项目的核心,总占地面积651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根据规划,这个基地要建设10万吨级冷库、万吨级码头、渔人码头、对台贸易交易市场、来料进料加工中心、远洋渔业基地保税油库等子项目,形成远洋捕捞、冷冻冷藏、对台贸易、水产加工、冷链运输、物流配送等功能完善的产业链物流基地。

    目前,冷链物流园区一期工程中的第一个2万吨冷库及4200平方米加工车间,8000平方米交易大厅及7945平方米海洋生物工程生产厂房、1000余平方米附属设施等建筑工程,已全面开工,计划2015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张金诚向我们介绍了10万吨级冷库对当地渔民和远洋捕捞船队的服务功能。他说:“渔民捕鱼归来,可以到这里的市场上交易出售。如果卖不掉也不要紧,可以放在我们的冷库里,待市场行情好转时再出售。如果因为货物没有销售而渔民生产急需现金,我们公司可以部分地收购渔民的水产品,先付一部分货款,货物暂时归我,待他有钱时可以“赎回”。渔民的水产品在我的冷库里,我可依托企业的资质信誉进行‘仓单质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满足渔民生产的资金需求。渔民如果把货物全部售给我也可以,我可以通过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向全国各地销售网点供货,还可以对集中上市的水产品进行‘旺储淡销’,发挥‘蓄水池’功能。当然,这些都是冷库企业与渔民包括远洋捕捞船队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企业还可以主动向渔业产业链的两端主动延伸,把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结合起来,在服务渔民、推动渔业等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功能和市场价值。

    据悉,这个基地已与多家远洋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其远洋捕捞产品将在这个基地10万吨冷库中储存。据悉,福建马尾6万吨冷库和11万平方米的仓库,已成为海洋公司的合作伙伴。同时,海洋公司与重庆盛汇广场合作打造的14万平方米的重庆保税商品购物中心,可以提供坚实的仓储物流配送保障。

    人们说,尚在建设中的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像一群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帷幕之门尚未开启,“姑娘们”有的早已“名花有主”,有的也要在众多“求婚者”中 “寻觅佳偶”。

    合作才能共赢,“姻缘”与“血缘”的经济合作都如此。

    张金诚说:只有推动台湾农渔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开拓步伐,才能让更多高端、精致的台湾农渔产品直接、快捷、低成本地进入到大陆寻常百姓家,真正为两岸百姓带来福祉。同时,这也将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为现代农渔业服务的有力抓手。

    象山与台湾血缘密切。在当年国民党军政人员撤退到台湾时,这里石浦等地有不少渔民随之到达台湾,在台湾建设了名为“石浦”的居住区,其思乡恋乡之情令人动容。随着两岸交流扩大,象山对台贸易不断发展,当地建设实施“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推动了特色农产品、远洋产品等对台贸易的发展。

    石斑鱼贸易是两岸渔业合作逐步深入的典型先例。台湾石斑鱼90%的产量是销往大陆地区,但石斑鱼从台湾养殖户到达大陆市场,要经过收购商、船运商、经销商等好几道中间环节,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台湾养殖渔民的实际收益难以保证,而大陆消费者也负担着高额的消费成本。供销合作社适时介入了。自2006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积极组织大陆农产品经营企业赴台采购水果,解决了台湾部分地区水果丰产滞销问题,缓解了岛内果农的燃眉之急。自此,“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品牌深得台湾同胞的高度认可。海洋公司把促进两岸农渔业发展作为服务两岸“三农”的重要内容。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这个基地主要采取与台湾渔民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渔业合作模式,绕过所有中间商,直接与台湾石斑鱼养殖户建立产销关系,真正让利渔民。通过提供养殖基地、收回养殖产品、渔民利益最大化等灵活经营方式,直接对接全国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从而建立石斑鱼‘从台湾渔民鱼塘到大陆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两岸渔业分工协作、融合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中国供销集团宁波台垦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何国兴告诉记者。

    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总投资16.6亿元,3年内将引进300户台湾养殖户,并与台湾高雄、屏东等地700个石斑鱼养殖户签约,计划打造5000亩以上集育种育苗、中转暂养、精养示范、饲料研发、分销配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石斑鱼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两岸石斑鱼产业的分工协作和共赢发展。

    2014年10月18日,海洋公司与台湾高雄区渔会就建设该基地达成了《两岸石斑鱼产业合作意向书》。意向书签订后,申请来基地养鱼的台湾渔民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到今年3月中旬已达到100余户。“现在每个月都有好几批台湾渔民来基地实地了解和考察关于养鱼及鱼塘的事情。目前,我们准备24小时3班制赶进度挖鱼塘,让更多台湾渔民早早落户。等到3000亩的室外鱼塘竣工,基地将形成从鱼苗、饲料、成鱼到流通的全产业链,基地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斑鱼养殖基地!”何国兴表示。

    海峡两岸优势互补,共赢可期。高雄市林园水产养殖发展协会理事吴泰龙对记者说:“这里的水质很适合养殖石斑鱼,这是自然优势。同时,台湾拥有世界领先的养殖技术,在研发新品种、培育新种源等方面都有优势。象山区位优势明显,距长江三角洲都市群非常近,上海、杭州、宁波对石斑鱼的市场需求很大。我们需要这里的养殖鱼塘,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张金诚一直是“台湾石斑鱼进入大陆百姓餐桌”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仅上海一地,平时每天石斑鱼的需求在150吨上下,周四到周日的需求量可以达到220吨,这是多大的市场啊!”他说,只有推动台湾农渔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开拓步伐,才能让更多高端、精致的台湾农渔产品直接、快捷、低成本地进入到大陆寻常百姓家,真正为两岸百姓带来福祉。同时,这也将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为现代农渔业服务的有力抓手。今年3月18日,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已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海峡两岸渔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创业创新 甘苦自知

    领袖和跟随者的区别在于创新。张金诚坦言,作为供销合作社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就不得不立足于创新、开拓,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占有一席之地。

    在海洋公司宣传画册的扉页上,人们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片深蓝中,一条头鱼,鳞片闪闪发亮,目光坚定、挺胸收鳍奔着目标奋力遨游。头鱼后面紧跟着形态各异的一群鱼,自己辨不清前进方向,只能紧紧跟在头鱼后面,还有些鱼怕掉队似的跟着群鱼后随大流前行。图片左上角有一行字:领袖和跟随者的区别在于创新。

    张金诚坦言,作为供销合作社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就不得不立足于创新、开拓,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占有一席之地。张金诚介绍说,海洋公司一直致力于5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盈利模式创新。在象山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坚持贸易先行,深入探索开展水产经营业务,建渠道、筑网络,为公司更好地发展积累经验。二是混合所有制模式创新。在今后的不断发展中,公司将继续通过采取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通过合理设置股权比例、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不断加强与民营资本的结合,充分发挥“国民混合”的优势,真正实现“国民共进”。三是招商引资模式创新。象山项目作为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公司采取了“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的招商模式,既搭建好平台为合作方服务,又根据合作方需要量身完善平台功能。同时突出招大引强,通过强强联手,激发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四是两岸合作模式创新。台湾石斑鱼精养示范基地将与台湾渔民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渔业合作模式,实现两岸石斑鱼产业分工协作和共赢发展。五是对外服务模式创新。公司将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基地优势,来承载供销合作社系统进口产品的国内销售,促进进口产品的正常流通,提升与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

    张金诚对供销合作社系统海洋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十足。他说:“我们通过以上实践,将海峡两岸现代农渔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为渔业渔民服务的一个示范平台,并在‘象山模式’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尝试在全国多个沿海地区进行复制,串成供销集团海洋产业发展的‘珍珠项链’,最终建立起供销集团覆盖全国的水产冷链物流体系。”

    企业不断发展,外界看到的往往是辉煌成就;可人们都清楚,创业创新路上,除了曲折,也有忧乐、有甘苦,有委屈、有泪水、有辛酸……

    人生追梦,往往留有遗憾。系统内外的多位知情者感慨地说:“为了事业,张金诚几乎是舍弃了自己的家庭。”他毕业于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所学专业是食品和生物工程,毕业后留校任教10年,安家武汉。1993年被调往深圳,在经济特区的市场大潮中历练10年。2003年被调回总社,并被派往海南果蔬公司,一干就是8年。在海南,他开始接触了现代渔业、冷链物流和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也屡有斩获。多年来,纷繁的工作和经营的压力并没有湮灭他丰富知识、提升素养的追求。他利用一切时间去“充电”:在江南大学读了研究生、在武汉大学读了专业英语、在清华大学拿到了MBA证书,又在中央党校读完了经济学研究生。

    2009年他被调回总社,开始参与中国供销集团的筹建工作,并任集团综合部总经理。为了集团的业务拓展和经营创新,总社决定组建宁波海洋公司。于是,张金诚又十下象山,做出了科学详尽的可行性报告。海洋公司开张,他就把“人生重心”转到象山。当年,儿子出生7天,他就一直在外奔波,以致于几次回家,儿子都怯怯地叫他“叔叔”。如今,见面后,能听儿子叫声“爸爸”竟成了他内心的“奢望”。他不止一次对儿子吼道:“你叫一声‘爸爸’就有这么难吗!”一声长叹,竟是引来自己满腔愧疚和酸楚。他意识到,对儿子及对家庭的亏欠也许一辈子都难以消弭。

    《亮剑》中的李云龙说过:一支部队,“魂”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支部队首任军事主官的性格决定的;部队“魂”在,部队就嗷嗷叫,就能打胜仗。张金诚团队大都是工作的“拼命三郎”,这大概就是他们的“企业之魂”吧!

    总经理胡苇,此前是供销集团系统的行政领导,但他毅然辞别京城来此加盟创业团队。他低调沉稳的外表与敢于逆势而上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同事们称他“对自己也是蛮拼的”。他分管项目等业务板块,从不讳言自己对冷链物流仓储业务的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中总是向专业人员多方询问、虚心求教,业余时间抓紧“充电”。人们看到,待到需要拍板决策时,他对项目多方面的情况和涉及的专业知识等早已是了解透彻、成竹在胸了。

    谢文成,海洋公司副总兼供销集团宁波台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两年前调来的,被同事们笑称“分居”时间最短的,还尚在适应中。老谢说,最难忘的是他独自在象山首次见识台风的情景。“当时公司还在组建,连一个正式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正好遇到台风,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遇台风,被困在宾馆里哪也去不了。家人又不在身边,感觉身处‘孤岛’、被人群‘抛弃’了。但是,当收到很多同事、朋友的问候短信时,我又立刻感动地振作起来!”

    员工大多数是“有家不能回,两地分居中”。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何国兴的母亲几天前骨折,正在宁波市医院里准备动手术,需要他前去陪护。见面后,我们就催促他赶往医院。他却执意要向我们详细介绍情况并陪同参观,这让我们心生感动。何国兴却随口道:“平时张总、谢总他们忙得没有准点儿下班,也没办法经常回家探亲。但在中秋佳节,他们不回去陪家人,却想着让在这里的台湾渔民过好节,怕他们想家,陪着他们吃团圆饭。跟他们比,我这真的不算什么。”

    期间一次采访,结束时已近晚八点了。记者带着歉意对公司综合部经理金刚说:“今天耽误你们下班了!”金刚却笑道:“今天算是下班早的哩!我们电话是24小时开机,随时等着被张总召唤开会或处理紧急事务。所以,我们都住在公司附近。”他说:“有一天晚上已经10点半多了,我洗完澡刚准备睡觉,突然接到张总的电话,让我5分钟内必须赶回公司开会。等我穿着裤衩、背心和拖鞋跑到公司,发现张总也穿着裤衩、背心和拖鞋,正和象山县长在一起谈话。”他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节奏。金刚家住上海,离宁波算近的。家里老父亲由于经常见不到儿子,不得不“赶潮流”学习使用微信,每晚都和他视频聊天,以解对儿子的思念之苦。而金刚也早已经适应了这种24小时待命、长期与家人分居的工作状态。

    “习惯成自然”,他也这么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