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涉县地处深山,花椒、核桃、中药材等土特产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不通畅的销售渠道,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当地农民。可是从今年开始,农民们不用再担心农产品的销路了,大家可以通过供销合作社搭建的网上交易平台来销售农产品,使农产品变成“网货”送进城,同时还能通过该平台让农民能像城里人一样轻松在家门口收到心仪的商品包裹。
为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河北省涉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县社与赶街网共同投资了涉县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推动了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上线运营。截至目前,县社已在全县建成了5个“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足不出村的便民服务。
发展农村电商二次创业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当于二次创业。”谈起“触网”经历,涉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永刚有一肚子话要说。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开拓经营、提升服务为重点,以引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为切入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
为建设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涉县县社先后组成考察组赴浙江遂昌和上海考察学习。经过多次磋商,最终与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涉县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建立“电子商务+旅游+农产品+农村”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我们正在谋划‘同城生活’服务。”张永刚介绍说,计划与河北省社云网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网上供销服务平台,吸纳县城内大型购物超市、酒店、宾馆、旅游、医疗等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上线经营。这样一来,县城区域5公里以内消费者只需使用微信点击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完成下单和支付后,即可实现1小时即时配送和各类服务项目及时提供。
畅通网货下乡渠道
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这是业内人的普遍共识。
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比较落后、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能力偏低、农民的购物习惯难以改变等等。
首先要解决的是“网货”如何下乡的问题。对此,涉县县社与浙江赶街网总部共同投资成立“涉县赶街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农民开展网络代购服务和自家农产品进城服务,让农民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
“物流是整个经营体系和电商体系的重要支撑。”张永刚介绍说,目前,涉县县社通过对全系统现有配送资源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供销物流配送中心,负责“赶街”县级运营中心和农村服务站之间的快递派送和农产品进城业务,解决快递到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与此同时,还建成了涵盖1300家城乡便民超市信息的终端数据库,可随时掌握每个网点的经营动态和商品需求。
实现城乡网购双向流通
走进涉县偏店赶街服务站,一块挂在墙上的大显示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屏幕上滚动的既不是新闻也不是电影电视剧,显示的是赶街网的界面。偏店供销合作社主任张东梅介绍说,通过“赶街网”为农民开展网络代购、电费、手机费代缴服务,网购商品可便宜到40%左右,农民不会上网也能通过供销合作社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据介绍,如今网购在偏店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村民们网购起各色商品,大到电饭煲,小到手机膜。算下来,服务站月网购额都超5000元了。
“农产品上行是我们做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根据网络消费需求,我们今年重点依托‘三珍’品牌,开发‘百年老树核桃’,打造出针对孕妇和儿童的两款产品。”张永刚告诉记者,通过服务站和赶街网,还可以将农民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实现“网货下乡”和“农货进城”双向流通功能。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行政村村级服务站建设,并探索与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对接融合。
据介绍,6月份“招岗山杏”已触电上网。通过服务中心公众平台、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多种宣传方式推广,让“山杏采摘活动”成为周边市县休闲游的首选,并首次让涉县鲜杏通过顺丰快递,短时间内飞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受到外地消费者大赞。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既致富了农民,也推动着农村发展。
(摘编自《邯郸日报》)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