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安茶,不仅普通百姓没怎么听过,连我们身处茶叶领域的人知道的都很少。前些天,恰好有机会和安茶的经营者刘先生交流,他谈到了畅想中的安茶发展和未来。安茶不同于传统的六大茶类,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品牌定位于“六茶外”,正所谓“独立六茶外,安然一盏中”。安既是指安茶,同时又被赋予了安全、安心、安神、安康等意味,独辟蹊径,颇有韵味。
引发我更多思考的是,刘先生谈到在经营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刘先生原本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但因为喜爱安茶,这个茶叶行业的门外汉毅然投身于复兴安茶的事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既要负责监督生产,又要到各地跑市场、谈项目,还要进行品牌推广等活动,一人身兼数职,虽然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他很苦恼,也很困惑。这不仅仅是刘先生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遇到的问题,更是中国茶叶行业的一种通病。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关键环节不是由最擅长的人运营,缺乏战略思考和品牌整合传播造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杂而无章的行业乱象,导致品牌形象管理不佳,优秀的茶叶品牌难以走向国际市场。
大到一个行业,小到一个品牌,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发展这一话题。从小的细节来说,茶叶行业资源包括:茶园、技术、品牌、资本、人力、信息等,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否可以探索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即,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茶叶生产企业专心组织生产和管理茶园,茶叶营销企业则专注于品牌战略策划、传播与推广,最终实现多方共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有助于行业发展,又能有效避免因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行业内部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现象,一举多得。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个行业,如果缺乏行业巨头,就会显得没有活力。品牌建设,是我国茶业目前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首先,就品种来说,龙井、碧螺春、普洱,公众都能如数家珍,但真正响亮的茶叶知名品牌却凤毛麟角,这体现了当下中国茶叶行业缺乏品牌意识。相比之下,英国的立顿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立顿旗下有经典红茶、绿茶、奶茶、柠檬茶等众多品种,但当人们谈到立顿时,最先想到的是其品牌概念,其次才是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立顿在品牌运营中“重品牌,轻品种”的理念。同时,这也是立顿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后形成的积极成果。
其次,新常态体现了一个“新”字,茶叶行业应推陈出新。如何让茶叶行业焕发新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品牌策划、营销、内涵的输出到品牌传播,如何体现新意,体现新时代的特色,让古老的中国茶引领时尚潮流,吸引新生代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的关注与喜爱,让茶真正在国人身上传承下去,是茶叶行业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的一份子,中粮茶业应有所作为,与更多优秀的企业合作,通过新的管理运营方式,共同推出能够代表我们中国茶叶水准的高质量品牌,让其不仅仅具有知名度,更有美誉度和忠诚度。
在中国经济日益崛起、中国文化日益强大的今天,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望中国茶叶能够真正走向世界,引领潮流。同时,以更加团结、更加开放的态度与业内同仁合作,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共同促进产业发展,让沉淀了几代人经验与汗水的老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帮助茶农将茶园经营好,既是帮助中小茶农创造收益,带动了产业发展,也是履行了中粮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让中国优秀的茶品牌走出去,走向国际舞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独立与包容,从来都不是相悖的两个概念。在独立中体现融合,在融合中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特色发展,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让整合行业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机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茶叶行业的整合发展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粮集团曾提出从“田间到餐桌”的概念,中粮茶业也应该有从“茶园到茶杯”的意识,安全是茶叶行业的基石,更是生命线,只有茶园环节运营好,之后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扎实。
小小的一杯安茶中,折射出茶叶行业调整的新战略。食品安全,百姓才能放心,才会有可持续健康,对我们来说,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从安全到安然,从安然到安康,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系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华茶人联谊会执行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