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亮、胶质多、味道鲜的山阳黑木耳,色泽如玉、口感香浓、营养丰富的山阳琥珀核桃仁,面筋劲道、麦香四溢的山阳手工面……以前,身处都市的消费者要想买到这些山阳当地特色农产品,只有通过实地购买或者到商店、超市、直销点购买,不仅繁琐而且价格不菲。
如今,随着山阳县供销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逛集网”及“大秦岭农特产电子商务·山阳展示体验馆”正式上线,各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选购自己喜欢的山阳农特产品。由于电商运营省去了农特产品流通中的部分环节,消费者可以以近乎“出厂价”享受到物美价优的“山阳好农产”。
“供销电商”
优化产业链促城乡受益
“农特产品走互联网销售道路,不仅要关注如何尽快从农民手里“收货”,更要关注如何让消费者拿到“好货”。
对此,山阳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森告诉记者,公司为确保以最快速度将本地农特产品收储上来,目前已在全县18个镇、79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产品收储后,我们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产品进行分拣和包装,同时积极配合食药监、质监等部门做好农特产品检测工作,不让一件‘次品’挂上网。”
“消费者有钱也很难买到特色农产品,农民手里有货却卖不出去,这就是传统农产品流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正在破解的瓶颈。”采访中商洛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闫英儒道出了山阳县走“互联网+供销+特色农产品”的原因。
在他看来,农产品流通不能总是陷入“买难卖难”的窘境,作为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更要看准电商时代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发挥互联网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融合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点全面的优势,让外地人尽快了解“大山深处”的农产品,让农民在市场需求中看到希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供销系统服务城乡的效益。
“互联网+”
助力供销夯实“三农”基础
事实上,为更好地推动山阳县“供销电商”发展,山阳县借助成为陕西省社今年在陕南确定的三个“电商进村”工作试点县这一契机,充分利用省社在农产品展销平台搭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省社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当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这次上线运营的“逛集网”及“大秦岭农特产电子商务·山阳展示体验馆”正是山阳县走“供销电商”发展路的具体体现。
除了引入县级特产馆,山阳县还计划将农资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社区O2O、烟花爆竹等业务陆续引入山阳“供销电商”中,为有效解决山阳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产销市场信息“梗阻”的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据悉,今后山阳县还将把日用品消费、农产品销售、基本生活服务、金融存贷业务办理、创业致富信息对接等业务融入电商业务中,让供销“电商进村”的服务能力更强。
伴随着“互联网+”风潮起,不只是在山阳,在全省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供销人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显著推动作用。目前,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5家,开设网店(含个人)近700家,自建电子商务平台4个,在淘宝、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各类展销平台10个,总投资达4000万元。全省农特产品线上经营商品达30类600多种,年销售额约3.3亿元。
(陕西山阳县社供稿)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