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商银行,这两个在几年前还并没有什么交集的词汇,如今被结合在了一起。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各项农村战略表明,金融服务将是未来农村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谋求分得一杯羹的传统银行、民营银行、电商平台都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农商银行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如何严守阵地,并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谋求转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是未来各农商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对于农商银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将带来灭顶之灾从此农村金融的市场被各大互联网金融为主营的民营银行瓜分?还是推动农商银行更积极地转型升级仍据县域市场的“龙头”之座?
为此,农商银行发展联盟密切联系广大农商银行的战略发展需要及业务转型实际,决定以“互联网+农商银行”为课题展开调研活动并编纂丛书。丛书将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本,内容将涵盖国内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国内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进行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动态、经验与教训,评价与启示等。
在论证“互联网+农商银行”的选题及调研方向时,与会专家学者们纷纷献计献策,围绕农村普惠金融、互联网与农商银行等课题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大潮中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并提出了不少富有启迪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课题提出的参与者及后期编撰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广文教授表示,互联网竞争对农商银行带来的影响,是金融业第二次的大规模脱媒,比资本市场带来的金融脱媒更加严峻、冲击力更大、影响更广,是多重叠加推动的转型,这其中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因素,农商银行自身的结构改变以及体制改革,还有“互联网+”的普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农商银行的冲击是致命的。现如今,金融去中间化的势头在加快,未来很多储蓄所、分支行的形式都会发生改变,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如果不正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必定会面临倒闭的危机。“互联网+农商银行”课题的提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使农商银行认识到,必须加速转型改革,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农商行要巩固原有地域优势,强化对风险防控等各方面的技术革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曾刚表示,在金融生态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农商行的发展压力很大,生存环境复杂,要接受挑战,发挥优势。中国的农民需要科技改变,金融空白点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会得到补充。而农商银行在未来的转型中,仍应该专注于客户需求的本身,了解农民自身的需求。
北京农商银行作为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对于“互联网+农商银行”的选题十分重视也有很多想法,也派出代表参与此次课题研讨。
北京农商银行“三农”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檀大军表示,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暂时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因为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比较传统,大多数只认存折,对于手机银行、互联网支付等新鲜事物接受得较慢。但时,当传统的农民群体老去,当八零后、九零后成为农商银行的主体客户之后,那么传统的农商银行该如何生存?这是需要做好思想准备的。
北京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经理马晨博士在探讨中呼吁,未来政府能指导建立起一个独立于农商银行之外的,开放、平等、协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专门服务于全国各家农商银行,使农商银行的发展紧跟科技的步伐,共同享受低成本、低壁垒、富于创新的互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