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借力政策 蓄势待发
——2015年上半年供销合作社大事要事回顾

(本报资料图)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2015年7月。回顾刚刚过去的这半年,无论是我们供销合作社,“三农”工作还是合作经济领域,都发生了一些大事要事,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一些变革。当供销合作社一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三农”问题受重视的程度一再提高,当“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进村”等词语不再陌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供销合作社,曾经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消失”的名词正在强势回归。特别是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再次让社会意识到供销合作社并未走远,而且会更加强大,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今天,我们就上半年来与供销合作社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全面盘点,让我们借此机会重温旧事,铭记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拥抱现实,整装待发去创造新的辉煌。

    关键词:电商发展意见

    1月9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3-5年全系统电子商务工作的目标是,构建起全国电子商务平台和区域型、专业型平台相互支持、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重要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系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比例达到7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全系统销售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

    根据意见规划,在区域型、专业型平台的基础上,将由中国供销集团公司牵头,联合省级供销合作社,引入战略投资者,整合系统资源,创新运营模式,进行产品和平台的嫁接,搭建一体化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使之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总平台,提高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要具备交易功能,实现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线上对线下(O2O)等交易方式;另一方面要具备服务功能,为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技术、金融、信息、质量和人才等服务。

    微点评:可以说,在一些人眼中,供销合作社就是传统与落后的代名词,他们的流通经营,离不开农村里破旧的小车和原始的柜台。而事实上,供销合作社早已历经巨变,在经济发展的大潮洗礼下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出台,正是旨在提高各地供销合作社对电子商务工作的认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而事后的一系列举措,也进一步展示了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决心和优势。供销合作社正在借助完整的组织体系和扎根农村的传统网络优势,不断创新思维,开拓电子商务的蓝海。

    关键词:理事会

    2月10日-11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五届理事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对201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她强调,2015年是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大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全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加强督导考核。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强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服务,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要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基础。加强基层社规范化改造,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综合服务社提质扩面,强化对基层组织发展的指导和扶持。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整合资源,实现线下与线上互联互通,在新一轮流通领域变革中赢得主动。要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要加强作风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微点评:五届十次理事会议是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系统充分认识新形势、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既是对2015年工作的部署会,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推进会、鼓劲会。目标已经明确,各地供销合作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正在以实际行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5年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同时,深化供销社改革今年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农垦、种业、国有林场林区等改革,办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改进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办法。

    谈到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管理,李克强指出,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微点评:深化供销社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所有供销合作社人来说都是值得激动与兴奋的事。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相关的提案议案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当我们探讨规模化服务、农产品电商、食品安全、城镇化建设、农产品价格、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等众多问题时,也深深感受到,供销合作社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

    关键词:深化供销社改革文件

    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发布。全文约7000字,共分5个部分19条,包括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领导。

    《决定》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服务农民,迫切需要打造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组织。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经营网络比较健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完全有条件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要充分用好这支力量。

    《决定》要求,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月3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握精神实质,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贯彻落实。

    微点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激发供销合作社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职责的意义之大,不言而喻。自《决定》发布起,供销合作社系统从上到下,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深刻把握实质内涵,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改革的步伐尚未停止,供销合作社人还需要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继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供销合作事业的辉煌,加倍努力。

    关键词:一号文件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两大主题,提出了5个方面、32条政策措施。今年中央一号对供销合作社改革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提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抓紧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

    意见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微点评:今年的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作为国家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一号文件,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也向世人宣告了国家层面对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重视程度,让人们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充满期待。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门责任和分工,并部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会议通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确定:一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采取深耕深松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二是向体制改革要潜力,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三是实施水土资源保护、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等重大工程,促进节约高效用水,防治农田和养殖污染,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保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5月27日,由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编制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正式发布,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规划》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规划》提出了2015—2030年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

    微点评: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硬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受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制约。因此,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规划》出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也让国人意识到,农业不能只讲效益和产出,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真正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问题时表示,“这使我想起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8次提到互联网,明确指出“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5月,商务部颁布首个落实“互联网+”的专项行动计划——《“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指出,重点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进社区、线上线下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安全高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产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将规划重点放在农村电商、电商进中小城市、进社区以及跨境电商等方面创新流通方式,以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互联网+”行动,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

    微点评: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互联网+”“站台”到现在,“互联网+”在公众视野里出现的次数数不胜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正在无孔不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供销合作社也不甘示弱,从生产、流通、销售到经营等各个环节,正在不断变革,从“+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变,制造一个个华丽转身。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

    5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意见鼓励供销社完善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

    《意见》提出,要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鼓励驻村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支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意见》同时提出,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完善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村社区开展连锁经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兴办养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各类社会事业。

    微点评:鼓励供销合作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正是看中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基础和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单位无法企及的。在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供销合作社需要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和与农民农村紧密联系的软件优势,通过全身心参与农村建设,不断强大自身实力。(大 山)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