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体系助力农村金融强起来
——广东新供销农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试水农村金融纪实
□ 本报记者 邱爽

田间地头做调查。
徐闻营业部开业庆典。

    目前,由于国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多重原因,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新闻报道显示,部分省市地区的农贷坏账暴增,不良率超过20%的机构已不鲜见。有鉴于此,很多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望而却步,甚至原则上应服务于“三农”的村镇银行也不敢涉足太多农贷,而是将重心放在小微企业贷款上。

    如何将农村这块金融欠缺地带拿下,已经成为摆在不少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由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广东粤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14年5月成立的省内首家冠以“农业”字头的小额贷款公司——广东新供销农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借助供销体系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喜人成效。

    借供销合作社体系  把风险关键点

    “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快速变化,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承包、抵押等政策落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成为主流,农村的金融需求比以往更强烈。”在广东新供销小贷公司董事长王晓林看来,作为供销合作社发起设立的专门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广东省社60余年来积累下的这套为农服务体系,就是他们开拓农村市场成败的关键。

    “这套系统是我们风控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体现在我们甄选的农户绝大部分是曾与当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合作过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对于所覆盖村的种养户非常熟悉,他们对村庄里农户的人品、口碑、信用度、家庭情况、个人生活作风等都了解得很清楚。因此,我们只需与当地的供销合作社联系,就能了解到客户的情况。”广东新供销小贷公司总经理许慧君解释道。

    据了解,广东新供销小贷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方式为:依托各地供销合作社、政府,联合电子支付公司、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平台,通过农资门店、农业合作社等合作伙伴深入村镇的服务网点,开展助农取款、惠农贷款、金融咨询、互助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增强惠农服务能力。今年2月,新供销小贷公司在湛江市徐闻县挂牌成立首个营业部网点。半年来徐闻网点在本土化业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与当地农户密切交流,为农资供应主体的化肥供应以及农作物灌溉工具采购、造船、良姜等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并在上半年实现了盈利。

    徐闻为广东省农业大县,每个季节农作物不同。针对农资需求四季较均匀的特点,结合化肥供应主体的农资供应长达11年的历史,公司为化肥供应主体定制了为期1年的贷款。通过对化肥供应融资模式的研究,徐闻网点成功对此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进行复制和优化,7月初以固定授信、随借随还的模式,落地新的一笔农资门店贷款。“徐闻营业点的经验表明,小贷公司只有沉下去,才能接地气!”王晓林强调。

    深入田间地头  个性定制服务

    鉴于农业贷款天然的高风险性,新供销小贷公司除了借助供销合作社体系严把风险关,更加注重与农户的实地沟通,以期真正了解农民所需。

    “我们前段时间一个客户,是一对种植茄子的夫妻。他们有15亩地,对于这种小种植户,我们必须派人去看这块地是不是种了茄子,还要去数一亩地的种植数量。为此,我们要经常去请教农科所的专家,问他一亩地要种多少植株才合理,亩产大概多少,茄子整个生长周期是怎样的。如果农业专家说一亩地种300至400棵是最好的,如果农户种了500棵,那么未来有可能影响产量,产量影响销售,销售就影响他未来的还款能力。”许慧君告诉记者,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很强,技术、天气的影响很重要,作为新成立的农业小额贷款公司,必须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真正了解农业。

    在了解农户所有的情况之后,小贷公司就开始根据农户的情况打分,包括贷款的金额、期限、用途、家庭状况等,用分数确定是否给予发放贷款。据了解,公司将坏账率上限设定在3%。“自去年7月开业以来,我们为农业合作社、大型养殖户、种植基地等超百户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放款逾5亿元,目前还没有发生一笔坏账。”许慧君说。

    另一方面,为丰富和完善公司的客户结构,公司正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在肇庆地区组织养鱼、养猪、养鸭等大批养殖农户进行金融产品和知识的集中讲解和宣传。经过在肇庆怀集地区,与养猪农户的现场交流和对养猪场的深入调研,2015年上半年,公司针对肉猪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以一次性投入、分期还款的特别融资方式,为养猪农户的肉猪生产和猪舍的建造提供贷款周期为半年至两年不等的惠农贷款共16笔,并正在处理20多户养猪农户的融资申请。

    此外,公司还积极与当地大型农场、农贸市场探讨“三农”金融合作。在大型农场合作方面,公司徐闻网点根据农场与农户的互助合作模式,向占地面积达9万多亩的大型农场及农户提供甘蔗、菠萝、香蕉、蚕桑、蔬菜等农产品种植的融资支持,惠农金融服务将惠及1700多户合作农户;在农贸市场合作方面,公司借助徐闻县西部最大农贸市场改造的契机,向占地面积300多亩的专业市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有效促进市场周边6个村镇的农产品交易。

    建农民征信体系  拓数据业务类型

    “农业小额贷款与一般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太多的典型经验可以借鉴,尽管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可以结合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但农业信息是非常不透明、不对称的,目前存在的风险很高。”许慧君认为,既然农村地区的信用空白使得农业贷款的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广东新供销小贷公司则完全可以通过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优势,逐步建立起服务“三农”的农民征信大数据系统。

    据了解,目前广东新供销小贷公司正以农村信息化系统为基础,与各地供销合作社、金融机构、信用组织等开展农村征信合作,进而打造农村征信数据库,依托农村征信大数据,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程序,为“三农”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依托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的物理网点构成,我们将大量建立可以为当地农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站,如咨询服务、代售保险等理财产品、代收费、代支付小额费用、缴纳水电费,甚至包括看病、医疗报销等。”王晓林介绍道,并表示公司下一步将为供销合作社系统认可的农户发放授信卡,使得农户能够随借随还,“去年四季度,我们与农村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优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村经济组织为主体,共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发惠农融资产品,实现快速放款。”

    此外,公司在上半年还确立了加大农业贷款占比的经营方针,与广州产权交易所下属从化农村产权交易所强强联手,为农业占比较高的从化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公司于第一季度组织了面向农业合作社的金融产品和知识的大型培训;第二季度,公司深入调研了当地农业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针对农业合作社茄子等瓜果类、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产周期短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于从化地区农业合作社生产的金融产品。至今,已发放惠农贷款超过20笔,贷款金额从2.5万元至50万元不等。

    随着金融产品对农业生产支持作用的显现,公司近期已经陆续接到多家合作社的融资申请,预计下半年将实现对更多合作社的融资支持。

    对话 

    记者:公司的经营体系是如何搭建的?

    王晓林:我们公司主要依托广东省联社在各地市、县区、城乡建立的服务网络,以打造、更新、升级农村、城乡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为“三农”和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与供销合作社产业链融合,建立健全管控机制,严格防范金融风险。根据资金需求方的不同要求,探索创新及量身订做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为全省农户、城乡个体户、中小微企业等提供便利、安全、快捷、多样的金融服务。

    记者:在服务方式上都有哪些创新?

    王晓林首先,我们非常重视网络技术创新。依托省社的资源、渠道、客户优势,在省、市、县(市、区)、乡镇等四级层面都搭建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先进的IT技术开发iPad客户端,实现快速线上审批,应用最先进、高端的技术深入“三农”、支援“三农”、服务“三农”。

    其次,我们专注于产品创新。因地制宜,创新开发农信贷、农易贷、农科贷、农房贷、创业贷、循环贷等一系列适合各地“三农”发展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通过为客户核定适当的信用额度,可实现客户随借随还、灵活理财,从而建立有效的城乡信用体系。

    最后,我们还非常强调服务手段创新。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及资金合作社(互助社)归集的农村闲散资金,同时引入保险机构,实现资金合作社(互助社)、保险和小额贷款的相融合,开发形成资金分担机制和利益共享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记者: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王晓林下半年公司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结合省社经营网络来开展惠农金融合作,并在未来两年力争实现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全省10个地级市,5年内实现粤东西北地区网点全省覆盖,构筑农村普惠金融平台。将公司打造成为省社以金融服务为中心的第五大经营网络,打通惠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