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融合之道
――读《虚实之间》有感
□ 汪松明

    前些日子,一句“时间去哪儿”的提问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同流水的时间在不停地流淌,但又不知流向何处,似乎大家都在扪心自问。对葛志华来讲,时间去哪儿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在我的心目中,葛志华是一个“工作狂”,在多个平凡岗位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两度荣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岗、在行、在状态是其职业操守的真实写照。葛志华又是一个“思想者”,对职业、专业与人生都有独到见解与精彩的论述。他先后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几十篇人生感悟,出版了8部著作,有的书一版再版,有的书还译成外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官员”;葛志华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兴趣广泛,幽默风趣。时间对他而言,已融化在沉甸甸的学术成果里、凝结在来之不易的荣誉证书里,浓缩在雕刻时光的人生感悟篇中。

    读书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日不读书,便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读葛志华的书是我的追求,犹如参加一场精神盛宴。其独到的见解、缜密的分析、朴实的文风让我获益匪浅,诚如《人民日报》原副总编保育钧先生所说:这8部书犹如8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一部比一部写得厚实、流畅与深刻,一步步地把作者推向新的人生高度。

    近日,我又读到葛志华的新著《虚实之间》。这是作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9本书。这部书是作者以时间为经,以职业、专业为纬,精心编织的人生梦想。全书20多万字,分“三农”论剑、人生况味、社会随笔、读史札记、改革漫谈、学术茶座、附录等7部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3年多来的所思所想,展示了作者非凡的人生价值。

    与前8部书相比,这部书有鲜明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结合的高度,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手段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四化同步”“亨廷顿命题”“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农村的转型与治理”“现代化与农民”等重大问题,常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实现了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与比较研究宽度的有机统一。

    从结构上看,这7大部分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相得益彰。这7部分内容不仅涵盖了职业、专业、人生的诸多方面,而且部分与部分之间又有有机联系,更有爱贯穿着其中,那就是作者对职业的挚爱、对专业的热爱、对人生的珍爱。

    从文风上看,该书既没有中药铺式的八股气息,也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枯燥乏味,而是用流畅的笔调阐述深刻的经济社会问题与复杂的人生,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有如沐春风之感。

    除了上述特点外,我在该书中还读到了融合的力量与专注的价值。就融合而言,该书主要展示了三方面的融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能让理论得到丰富与检验,又能让实践得到指导与升华。作者既从事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又从事具体工作,集“虚”与“实”于一身,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不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容易出彩,而且理论研究也能不断地深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专业与职业的融合。职业使人忙碌,专业使人深刻。职业与专业的融合,既能让专业有用武之地,又能使职业更上层楼。作者用专业精神从事具体工作,工作起来就更有预见性,更能把握规律性,所做的工作就能不断地跃上新台阶;而用职业精神进行专业研究,就更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术水平就能不断地跃上新境界。三是入世情怀与出世精神的融合。入世与出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者的融合既能让人淡泊明志,超脱功利,又能使人兢兢业业,不遗余力。作者为什么能30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地研究“三农”?为什么在多个平凡岗位都把“三农”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都与这种入世情怀与出世精神融合有关。

    如果说融合之道是该书的一大特色,那么专注的力量则是作者成功的一大秘诀。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浮躁年代,时尚潮流一波接一波,各种诱惑一个接一个,时时刻刻都在点燃心灵深处那根脆弱的神经,让人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而越是分心与浮躁,就越难以深入地思考;而思考不系统、不深入,就越容易流于肤浅与满足。因此,专注力也就成为分化与浮躁时代的一种稀缺的心灵资产,甚至可以说人生的深度与专注的程度密不可分。从1990年发表《村干部论》到现在的25年,虽然世事多变,但作者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没有变,仍然把那如炬的目光聚焦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上,把思想与行动凝聚在这个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这诚如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陆学艺研究员所说:“作者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三农’问题,可见用心之专务。读于斯,想于斯,作于斯,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虚实之间》作者简介

    葛志华,1963年生,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已出版《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村干部》《国运之本》《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民》《WTO与中国当代农民》《为中国“三农”求解》《从新农村到新国家》等6部著作;已出版《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两部文集;发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其成果多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书是作者近3年多来的所思所想,分“三农”论剑、人生况味、社会随笔、读史札记、改革漫谈、学术茶座、附录等7个部分,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作者对职业、专业和人生的思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