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基层社重振 实现老有所乐壮有所业
安徽省合肥市社系统多种形式探索基层社改革
□ 本报记者 王 勇

    

    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供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被看作是衡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标准。为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全面深入推进完善供销基层工作,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积极探索。

    重建基层社“互联网+”来帮忙

    最近,只要有想买的东西,巢湖市烔炀村74岁的蒋顺兰就会跑到村头的小卖部坐坐,因为这里突然之间似乎变得无所不有了。小卖部的店主祖朝阳指着电脑屏幕:“喏,老人家们都来网购了。”针对农村留守人员多,买难卖难问题突出的状况,2014年,合肥市社和县级巢湖市社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巢湖日月电子商务公司,积极利用探索“互联网+基层社”的供销基层组织恢复重建工作。

    祖朝阳就是巢湖日月电子商务公司联合阿里巴巴通过招募培训,从巢湖市350名意愿合作对象中挑选出来的21名“村淘”合伙人之一。祖朝阳点开自己在淘宝上的购物账号说:“不到2个月时间,我的‘已买到的宝贝’页面就从原先自己个人用时,用几年时间累计的15页,增长到了现在的70多页。”

    巢湖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蒯明表示,通过不断完善这些“村淘”店的功能,未来它们就可以成为供销合作社便民服务的基层综合服务社。

    除了与阿里巴巴合作,供销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公司还与1号店、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进行了合作,将巢湖当地88家企业的115种特色产品推到网上进行营销。同时,也为这些电商巨头挖掘当地市场,开展网购配送到村、到户做好了对接服务。蒯明说,通过与日月电子商务公司共建120个服务网点,京东在当地的日均订单量就从原先的200单,快速提高到了现在的800单。

    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实基层社服务功能

    在合肥市所辖区县中,肥西是基层社保留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县。

    曹自成是其中一个基层社三河供销合作社的主任。考虑到供销合作社存在的基础是为“三农”服务,按照肥西县社的要求,三河供销合作社也要发挥出服务“三农”的功能。但是,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社原来的优势业务,再要恢复起来已几无可能。要想干点事,还得另谋新路。

    当时,受到邻近县区的影响,三河一些农民开始种起葡萄来。然而,别人不仅离市区近、乡村道路修得好,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合肥地区知名的葡萄休闲采摘基地,农民只要做好种植管理,并不用为销售操心,而三河的果农则只能把采下的葡萄拉到合肥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周谷堆去销售。拉到市场却还是等不到顾客,最后只好把葡萄留在摊位上,自己偷偷跑回家,免得没卖到钱,还要交上一笔市容管理费。

    曹自成他们一商量,就来发展葡萄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通过调研,他们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消费档次也在快速提升,低档品种葡萄产量过剩非常明显,市场上越是便宜的品种越是不好卖。

    2010年,三河供销合作社投入30万元,承租15亩地,建起了新品种示范基地,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葡萄品种,用市场效果来跟农民说话,降低他们投资的风险。同时,他们还把种出来的葡萄免费送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去,免费试吃。“就当是拿宣传费,直接让利给潜在的客户。”曹自成说,就这样市场一下打开了。现在不光是本地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员工预订,外地的客商也早早地就下了订单。原先农民批发出去1斤葡萄只卖0.7元左右,现在则卖到了5元以上。

    2015年,加入三河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近580户。通过合作社提供的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品牌支持,2014年,三河农民葡萄亩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2000元。

    按照肥西县社的要求,肥西全县9个资产和人才保留较完整的基层社都至少牵头组建了一个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官亭社的蚕桑专业合作社、金桥社的红薯专业合作社等,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兴办了4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基层社

    37岁的黄友学,家住长丰县罗塘乡黄岗村,初中还没毕业就离开了这个远离城市的家。先是做泥瓦工,后来又到工地上开渣土车,不光辛苦,讨要工钱还特别难,有时甚至根本就要不到。

    此时,留在老家的年轻人却逐渐富裕起来了。原来,曾经消失的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村民们都在跟着它种草莓。从种苗栽植到田间管理,罗塘供销合作社都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服务;在销售方面,供销合作社也早早联系好了外地客商,社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把草莓卖到全国各地。2012年,黄友学下定决心回到了黄岗村,也成为罗塘基层社的一名社员。

    要种草莓,得先建钢架大棚,没有钱怎么办?找供销合作社。为解决农民缺少资金的难题,罗塘供销合作社与当地村镇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社员向供销合作社提交贷款担保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缴纳150元/笔的服务费,社员即可从银行贷到2—9万元,年化利率为9%的信用贷款。通过这种方式,黄友学当年就贷了5万元,在自家的8亩农田上建起了钢架大棚,跟着供销合作社一起种草莓。目前,由罗塘供销合作社为社员们提供的信用担保在贷余额有2000万元之多,累计担保贷款已达2亿元。此外,罗塘供销合作社还与农业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为种植户办好了保险,而保费的70%又争取到省市县财政的补贴,每亩地210元的保费,农民只需自缴63元。

    通过扩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目前,原先的基层社空白县长丰县,已在全县15个乡镇重新组建了6个类似的基层社。

    以罗塘供销合作社为例,它最初就是一家草莓专业合作社,由几个原先做粮食收购的农产品经纪人发起成立。合作社成立容易,但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吸引他们加入合作社,跟着他们干却很难。于是,他们就找到了县供销合作社,让县社来领这个合作社的头,用公家单位吸引老百姓入社。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品牌信誉和项目支持,2002年,合作社刚成立时,黄岗村的草莓种植面积才勉强有50亩,现在则超过了1000亩。

    在草莓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长丰县社顺势组建了罗塘基层社。围绕草莓产业,目前,罗塘社正在打造生资交易、植保服务、采摘观光、餐饮消费等一整套生产生活产业链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