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后存贷比时代”来临 农商行转型新机遇(上)

□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研究部 钟红涛 刘 俊

 

    2015年6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贷存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将为农商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后存贷比时代来临,农商行要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变化,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有何影响?两升一降

    农商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主动负债能力提升、社会融资成本降低。

    农商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存贷比正式退出法定监管指标舞台。后存贷比时代,有助于释放农商行的信贷投放空间提升农信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农商行主动负债能力提升。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存贷比法定限制,意味着银行只有通过存款资金来源才能发放贷款,以存定贷的监管导向造成了农商行只能千方百计挤存款这条独木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已不再限于单纯的存款,只要稳定性好,与贷款期限相匹配的负债都可以作为信贷资金来运用。后存贷比时代,农商行可以更多地利用市场工具,从货币市场拆借资金或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从而打通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进一步提升农商行主动负债的能力。

    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需要更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时,存贷比已成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存款是贷款的前提,如果存款利率不降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在取消贷存比硬性约束之后,才能引导银行理性定价,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当前经济下行、需要更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存贷比已成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存款是贷款的前提,如果存款利率不降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在取消贷存比硬性约束之后,才能引导银行理性定价,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有何机遇?三大机遇

    大资产+大负债+差异化发展新机遇

    迎来大资产管理新机遇。存贷比限制取消后,农商行将迎来大资产管理的新机遇,市场定位将逐渐由传统的信贷业务转移至大资产管理(信贷资产+债券+同业投资+证券化资产+理财资产)领域。资产端经营的灵活性增加,将会充分利好农商行的中长期发展。

    迎来大负债管理新机遇。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存款流失及成本上升的压力正不断增大。而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银行或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理财刚性兑付的破除将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走完“最后一公里”,倒逼农商行加快大负债(传统存款+理财存款+非银+同业存款+发行金融债)管理步伐。

    迎来差异化发展新机遇。存贷比法定限制取消,将为农商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差异化经营将会开始变得明显,部分在吸收存款上有优势的农商行会继续专注于存贷款等传统业务。而部分农商行可能会向交易型银行、混业经营方向转型。以存定贷等传统管理思路,会逐渐让位于更为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善于获取存款资源,而不善于管理资产风险的银行,可以通过和其他投资能力较强的银行合作来补足短板。在服务中小微企业领域做出成绩的银行,其负债资源可能并不充足,可以通过同业市场的调剂来补足短板,实现更加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经营。未来随着银行准入门槛放松和准入限制的放松,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商行只有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