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已至,新疆农村信用社在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的形势下,全力支持“三农”,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骄人的业绩交出了“半年成绩单”:截至6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市场份额占比14.53%,同业排名第二,各项贷款份额占比15.18%,同业排名第一。
调整存款结构
以服务赢得客户信赖
存款是立社之基,是强社之本,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经营管理的基石。为了组织存款,各基层行社从提升服务质量入手,一步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以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客户。莎车县联社加大营业网点改造力度,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窗口服务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金融网点要求,统一了门头、员工着装、柜面服务用语,按照服务规范化要求整体改进服务质量,使企业形象焕然一新,逐步树立了农村信用社品牌效应,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截至6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28亿元,比年初增长6.36亿元,增长率14.48%。
以完善服务功能留住客户。为了让客户满意,伊犁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代理城乡医保、代理粮食直补、代理农机补助、代理养殖补贴等业务,将代理业务覆盖伊宁市辖“农”字口资金及惠农补贴项目,为农户领取政府惠农补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存款稳步增长打好了基础。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达到70.48亿元,较年初增加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0.29亿元,较年初净增2.4 亿元,对公存款30.19亿元,较年初净增0.58亿元,存款总额攀升至伊宁市辖金融机构第二位,存款存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各行社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稳步推进,存款结构不断优化,转型效果更加明显。截至6月末,全区农信社定期存款1092.94亿元,较年初增加135.06亿元,占各项存款46.14%,较年初上升6.22个百分比,同比上升6.95个百分点,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的匹配更加合理,流动性风险得到较好管控。
服务创新求变
做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
新疆伊宁县曲鲁海乡上皮牙子村新兴腾粮油综合加工厂法人代表、锡伯族女强人曾秀萍因其突出事迹被县里评为“感动杏乡”十大人物,曾秀萍高兴之余心头仍有一份牵挂——她创办的面粉加工厂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停产,四处贷款无果,只能看着这份产业一天天搁置下来。
伊宁县联社主动登门拜访,通过一系列信用评级审定,最终给曾秀萍发放了35万元贷款,且无须资产抵押,使前期没有流动资金无法正常生产的厂子重新运转起来,目前该厂生产的旱田有机面粉已被山西一家企业包销。厂子正常运转不仅保证了全村村民能及时用小麦来换口粮,还保住了长期在厂子里打工的30多名少数民族村民的“饭碗”,曾秀萍的厂子能获得这笔“救命钱”,完全得益于伊宁县联社开创的“风范之星”信贷产品。
伊宁县联社紧密结合地域特点,以伊犁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伊宁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为契机,积极响应支持伊宁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创新金融产品“风范之星”,创新贷款评审标准,把“风范之星”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被各级政府评为民族团结模范示范户、民族团结模范示范个人、劳动模范、感动杏乡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可以在信贷评审中给予相应加分,获得的荣誉越多,相应的加分数值就越高,最终核定的分数是获得贷款的信用依据。
“风范之星”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良好反响,不少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人物都凭借自己良好的信用获得了急需的信贷资金,这让大家更加对先进典型刮目相看,争当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各民族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风气愈加浓厚,可以说,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造就了“风范之星”,“风范之星”也进一步为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如今的伊宁县各民族更加团结友好相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蔚然成风,各民族携手共同致富奔小康。
新疆各基层行社也都因地制宜,变化变革,在支持“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之路上积极探索,创新出了不少广受欢迎的产品。在各基层行社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向“三农”提供了信贷支持,还对地方发展、特别是团结稳定大局贡献了力量。
截至6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1296.64亿元,较年初增加158.13亿元,增长13.89%,占各项贷款的68.26%,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97个百分点;农户贷款908亿元,较年初增加186.84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3.9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辖信贷净投放202.29亿元,其中,农户贷款净投放占到各项贷款净投放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