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日前发布研究报告,对于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整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下半年,新业态、新改革和新转变将为该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整体经营压力也将凸显。
报告称,截至6月末,银行业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0.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新增1.34万亿元;本外币农户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1个百分点,新增4730亿元;本外币农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新增1922亿元。
报告认为,涉农信贷稳定增长缘于“三农”发展形势稳定。上半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产量价格稳定,国家涉农重大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农民增收形势良好,“三农”改革加快推进。
此外,国家对于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力度加大也对涉农信贷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对“三农”发展实施定向调控措施。上半年,央行3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降准范围从农信社、村镇银行扩大到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并将财务公司也纳入定向降准的范围。
报告展望,下半年,农村扶贫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短小急频”、农民居住分散、抵押物缺失等特点,互联网平台将加快向农村渗透,农村金融新业态加快发展。
但是,县域金融业务发展压力也在加大。报告分析,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县域金融仍将面临宏观经济长期性放缓、县域经济转型调整的艰巨挑战。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将不断强化。
针对县域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报告建议,适应宏观经济减速换挡、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把风险防控放在“三农”业务发展突出重要的位置,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朱 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