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机制导航 精准定位“三农”市场
吉林舒兰农村商业银行调整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 石 义

    

    吉林舒兰农村商业银行自改制以来,坚持做到改制不离农、发展不脱农,以组建农商行为契机,以深耕“三农”市场为目标,调整组织架构、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创新绩效考核模式,激发了全员支农动力和经营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

    推行事业部制改革

    向集约化经营转型

    立足转型,明确条线职能。为使改制与转制同步,发挥好一级法人优势,舒兰农商银行围绕做大总部、集约化经营和有效支农,不断探索研究事业部制改革模式和路径,调整组织架构和职能定位。该行将总部各职能部室按照前、中、后台划分为三类,其中,对总部前台部门和基层支行、分理处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对总部其他部室实行定量、定性指标考核。在事业部制的总体架构下,该行集核算、投资、决策、风控、监督、运营于一体,由原来单一的管理型转变为经营、服务和管理型,成为集约化经营的主体;前台业务部门和各支行、分理处在总行授权下,核算相对独立,资金虚拟计价,按照经营业绩和创利多少论绩效,成为了营销中心和创利中心,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模式。

    整合机构人员,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调整部室设置。按照“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业务精细化、操作流程化”的原则,该行加强前台营销专业部门特别是“三农”部门的人员配备。总行先后成立了贷款营销中心、小微服务中心、市场拓展部、电子银行部等前台营销部室,将专业人员和精干力量充实到前台部门,提升总部营销和直接创收能力。二是实施定编定岗。按照“以事定岗、以效定岗、以岗定责,岗位、成本、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该行重新对基层及总行部室定岗定编,综合考虑岗位职责、工作量、业务规模和风险控制要求等因素,科学核定岗位及人员编制。三是推进流程化管理。该行针对事业部制改革,重新梳理操作流程,制定了7大专业、12个管理流程,确保各项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高效快捷办理。

    转变经营理念,促进规范经营。在事业部制改革的过程中,该行不断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强化员工专业能力培养,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落地。一是加强员工专业培训。该行每年都开展岗位练兵,组织全员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组织高管和中层走出去,到发达省份学习,全面提升团队素质。二是加强风险防控。按照“事业部授权管理、计价核算、明确职责”的原则,该行初步搭建起覆盖“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运行风险、政策风险、产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并按照“准入、运行、退出”的要求,对信贷、会计等业务进行严格的运行过程管理。三是完善内控体系。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规章制度下,制定实施细则,并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监督。

    改革绩效考核办法

    激发全员转型活力

    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一是科学进行经营目标考核。该行按照吉林省联社经营目标考核要求,结合实际,把事业部考核分为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指令性指标主要考核到期贷款回收率、存款日均增长额、存款净增额、利润、收息额、不良贷款净下降和电子银行替代率等7项指标;指导性指标由安全保卫、企业文化、合规经营和案件考核指标组成。各项指标按各事业部完成进步度考核的速度、质量综合打分,包括各项监管指标完成情况都要和薪酬对接,按季考核通报,年终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考核体现速度、效益和多劳多得。二是突出长效激励。该行对各事业部负责人和信贷、风险等重要岗位人员,提高延期支付薪酬比例,一般按绩效工资50%-60%的比例缴纳,兑付期设定为三年。三是突出绩效作用。该行事业部制薪酬绩效与员工营销规模、营销质量、营销成本相对接,并以撬动支农为重点,充分调动全员营销存款、拓展农贷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和效益最大化。

    立足“三农”

    农贷业务可持续发展

    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后,该行进一步做精做强县域市场的绩效考核模式和战略引领导向,真正做到不脱农、不离农、不弃农。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2.57亿元,分别比年初和同期增长10%和23.87%。

    主动应对“三农”市场变化。面对“三农”市场变化,该行对全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摸底,对于规范的农业经营主体,该行通过信用、保证、联保、抵质押等方式,为340户发放贷款2.17亿元;对于运营不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其规范发展,建章建制,尽快达到准入条件。该行还结合舒兰县域发展状况,推出了“十大信贷营销圈”战略,结合不同客户、产业在“产供销、种养加”各环节的不同需求,把信贷产品嵌入各环节,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创新农贷产品和模式。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为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进程,该行主动上门,积极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联系,目前制度流程制定、人员培训、用纸印刷等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下半年正式发放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与政府物权公司合作,完善流程,有效控制风险,目前已经发放884户,余额2552万元。二是创新推出“农户强强创业联保贷款”。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原则,该行创新了强强创业联保贷款产品。由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需求、信用等级评定在AA级以上的农村个体户、加工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优质客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实行“自愿组合、共同申请、多户联保、按需贷款、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到期还款”的原则,目前已经发放此类贷款136户、金额1450万元,预计全年投放贷款3000万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该行围绕产业链金融确立“十大营销圈”战略。例如大米产业链,以粮米加工企业为核心,向上辐射水稻种植农户和水稻收购商,向下辐射大米经销商、酿酒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通过一个核心连接一条线,实现对大米种植、收获、加工、销售、再加工全产业链的融资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为29户水稻加工企业发放贷款1.8亿元,带动了上游农户及水稻收购商9000余户,为其发放贷款3亿元。例如食用菌产业链,该行以食用菌生产企业为核心,向上辐射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种植户;向下辐射经销商,实现对食用菌产业的菌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资金支持。目前该行已为食用菌产业链发放贷款12户、金额1350万元,带动了上游种植户及收购商1000余户,为其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另外通过与产业链客户沟通,这些客户帮助农商行营销存款7000多万元。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该行通过推行管户绩效,保证现有涉农贷款户数不减少;通过提高农户贷款利息收入绩效比例,保证直补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普惠型贷款额度不降;通过设立营销绩效,提高客户经理发放新增涉农贷款的积极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