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夜宿塔山湖

□ 王召江

    春末夏初,正是绿肥红瘦的季节,连云港市文联在赣榆塔山湖举行文学艺术家采风活动暨创作基地挂牌仪式。我应朋友之约,欣然前往。抛却市井喧嚣,抖落一地红尘,在浸润着秦风汉雨的端木书台遗址前流连徘徊,在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枕风听涛,并于游览间隙观看了书画艺术家们逸兴遄飞、挥毫泼墨的热闹场景。

    风光旖旎的塔山湖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西枕子贡山,东依小塔山,北有大吴山、二龙山,南面是被称为“十里长堤”的拦湖大坝。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据塔山湖风景区管理人员介绍,塔山湖原来叫塔山水库,为江苏省第二大人工湖。始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9月竣工。水库总容量3亿立方米,集水面积386平方公里,湖底最深处15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峡平湖”。景区大门上方的“小塔山水库”几个独具艺术风格的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亲笔题写的。它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城乡供水为一体的大型现代水利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观光胜地。2007年4月被江苏省水利厅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1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做为塔山水库建库时移民的后代,我对塔山湖并不陌生。小时候跟随父母去北乡走亲戚,每当经过塔山水库大坝时,他们都会用手指着烟波浩渺的水面告诉我,老家,就在水库的中央。这一次,我终于能够从容走进它的怀抱,在这块曾经养育过父辈的土地上临水而居,哪怕仅仅是一个夜晚,在我已经是喜出望外了。我们下榻的塔山湖宾馆,就建在小塔山的半坡,有着典型的欧式风格,远看像泊在湖边码头上的一只巨轮。尽管从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向外看去,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但我们还是三三两两走下山来,或漫步湖边,或凭栏远眺。只见远处隐约的峰峦、村落,近处清晰的亭台、树木,一一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与天光云影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梦幻般的遐思。薄暮时分,早有远方的游客,支起了几个宿营的帐篷。躺在山水相依的湖畔,仰看杂花生树,俯听禽鸟戏水,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在夜深人寂的天籁里,酣然入眠,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享受啊!我们不禁对这些湖边宿营的男女,生出了由衷的羡慕。

    回宾馆入睡时,朋友仍念念不忘那几顶帐篷,说我宁愿舍了这富丽堂皇的房间,去湖边的草地上宿营一晚。第二天清晨,我是被林中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唤醒的。起身拉开窗帘,阵阵微凉的山风扑面而来,鸟声入耳,花香袭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于是沿着石阶向山上走去。塔山海拔不足百米,是从大吴山延伸过来的余脉,因过去山上有白塔而得名。这里处在暖温带湿润季风区,阳光充足、降雨丰沛,加上山中土层较厚,为生物群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故植被繁茂,禽类众多。遍山的苍松翠柏,皆枝干遒劲,旁逸斜出,或如老人拄杖,或如苍鹰盘旋,不知是地理条件使然,还是黑松独特的本性所致。山上的白塔和地震观测台,虽是新建的景物,却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在这里爬山就如散步一样轻松,登上山顶眺望一望无际的湖面,水天一色,云蒸霞蔚,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塔山湖畔的野生鸟类多达几十种,不仅栖息着莺和燕,还有一种拇指大小的鸟,像蜜蜂一样成群结对在松枝间跳跃、欢唱,仿佛炕房新孵出的小鸡仔,在晨光熹微中唧唧喳喳,叫声连成一片,形成“风吹草动,松涌鸟鸣”的奇特景观。

    塔山湖的“十里长堤”,是一条观光绿化带,连接小塔山和子贡山,明代被列为“赣榆八景”之一的“端木书台”就坐落在子贡山下。清嘉庆《海州志》载:“子贡山,治西三十里。相传先贤端木氏读书处,上有祠,祠旁有大石,曰晒书台。”端木子贡是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长于外交辞辩,精通军事。曾被孔子派往齐国游说,完成“止吴霸越、乱齐存鲁”的使命后,经此歇脚看书。孰料暴雨骤至,书被淋湿。雨停后,子贡将书摊在一块大石上晾晒,为纪念子贡出使有功,后人在山上建起端木祠堂。如今这里新辟了端木书院,建起了“子贡亭”。从端木书台西去约10公里,就是春秋时“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的夹谷山。两千多年前,孔子和子贡,二人几乎同时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足以说明赣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