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过去3年淘宝农村消费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达到1800亿元,亿元淘宝县超过300个,县域网购消费的增长幅度比城市高出了18个百分点。
农村电商的蓝海效应正在显现。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农民购买力的提升和物流条件的改善,网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分散的农村区域和小集镇虽然和大商场无缘,但网上商城向农村的渗透正在使他们的购物车变得越来越五彩斑斓。
现在的农村电商正在向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渗透,按照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覆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从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到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再到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和各个环节的金融服务,农村电商变成了一个无穷大的市场。
随着各大银行纷纷向电商进军,农村金融机构也纷纷试水。银行进军电商,其目的绝不是通过零售商品赚取手续费这么简单,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是通过平台增强和客户的粘性,通过消费者的数据挖掘来拓展业务,比如提高银行卡消费、增加商户存款、提供信用服务等,是通过大众商品服务,实现金融产品的输出。
农村金融机构进军电商,目前有很多是冲着增加收入去的,以为建一家网上商城,招一批商家入驻,搭一个平台就能开门迎客。正是这种心理作祟,一些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也纷纷搞起自己的电商,结果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一是平台规模小,商户少,人气低;二是平台投资少,技术含量低;三是平台无特色,缺少竞争力;四是缺少金融产品支持,没有金融电商的优势。
农村金融电商除了传统的商务平台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农村特色,大量的工业品流向农村消费者,农村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也要流向城市,农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也需要电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种子化肥到蔬菜食品,包括农机具和农副产品批发,仓储、物流甚至冷链运输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撑,单体的农村金融机构是难以承受的。
笔者认为,农村金融进军电商,需要蓄势而为。
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或者地市一级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电商平台目前多是依靠外包进行建设,不仅没有核心技术,在数据上也容易受制于人。加之银行电商收益有限,反过来也会制约对电商后续投入。比较理想的方式是省一级统一建设,最优选择是区域性统建或者全国性联合建设农村金融电商平台。
前不久,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搭建了“利农商城”电商平台,浙江和山东也正在进行农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尝试,铺设省一级和全国性的农村金融电商平台。最大的好处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无论技术力量,还是客户资源、商户资源、产品资源、网点资源的整合,都可以体现出行业优势。
另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子是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植入金融产品、客户导入和商户渠道实现利益共享,逐步摸索电子商务经验。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又有数量可观的商户资源,与农村金融电商定位高度契合,中小金融机构与之合作空间巨大。在形式上可以参股、共同发起设立等多种形式组建新的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对现有平台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