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充分发挥信息和平台优势,通过考核、检查、评比等措施,整体推进支农工作,打造“平台统一、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覆盖广泛”的支农服务新模式。
今年初,山西省联社围绕转型提质目标,提出打造“现代金融企业集群”——发挥山西省联社的“大平台”作用,凝聚市县两级的“小银行”合力,形成“小法人、大系统”“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山西省联社将进一步发挥金融集群效应,搭建普惠支农平台。
强农兴社打响品牌
山西省联社2014年提出了“山西农信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的建设目标,统筹实施信贷投向引导工程、巩固基础客户工程、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创新金融服务工程、培育支农环境工程。山西省联社还指导各市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工作实施细则,通过建立报表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加强调研督导等方式,打造较为完善的支农工作推进机制,保障“山西农信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顺利实施。
立足农业现代化,突出支农的规模效应。山西省农信社将服务现代农业作为新时期提升金融支农功能的重点内容,按照“找准区域定位,扶持主导产业”的思路,以山西省政府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导向,根据“宜企则企、宜社则社、宜场则场、宜户则户”的原则,扶持经营管理比较规范、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收益相对稳定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现代农业主体发展。通过创新支持模式、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审贷流程、加强风险防控等措施,满足各类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建造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方面的资金需求。同时,山西农信社依托“信用社+龙头企业+农户”“信用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共赢模式,利用“共同富”等金融产品,通过帮扶现代农业主体,间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省农信社已重点支持了1190多个涉农龙头企业、近2000个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山西省农信社目前已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173个,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83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4%。
满足农民服务需求,强化普惠服务的便利效应。山西省农信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丰富金融服务品种,利用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固定和流动服务结合、传统和现代服务结合的方式,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农金服务站、ATM机具、助农取款服务点、流动服务车等新型服务载体,拓展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电子渠道,为城乡居民提供包含储蓄、信贷、理财、结算、贵金属等在内的一揽子普惠金融服务。
搭建两大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2015年,山西省农信社将继续深入实施“山西农信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发挥网点渠道优势,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向涉农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综合金融服务,全年计划累计投放2400亿元以上支农贷款,支持当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点搭建现代农业和城乡居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现代农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山西省农信社立足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等形势,按照“找准区域定位,扶持主导产业,服务新型主体”的思路,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该省农信社将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具体落实到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运用开展评级授信、结成利益共同体等方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搭建城乡居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西省农信社坚持把县域农村作为主要服务阵地,立足农村改革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等形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向县域、农村地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助推城乡居民增收。重点是抓住农户小额贷款税费优惠政策期限加长、力度加大的机遇,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的产品优化创新、业务拓展工作,确保2015年农户贷款余额稳步增长。积极推进“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合作,推动相关贫困县的县级行社与扶贫部门合作,依托风险补偿金发放扶贫贷款。
在保障措施方面,主要通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寻求合作支农合力来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山西省农信社不断加大金融支农创新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担保范围,推广开办仓单、订单、存货、收费权、应收账款、林权、设施棚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具等抵质押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引进先进信贷技术,提升涉农贷款营销管理水平;积极创新金融服务载体、渠道、方式,使农村客户切实享受到足不出村、快速便捷的优质普惠金融服务。此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搭建合作支农平台,在落实原有的合作意向基础上,继续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多方支农合力,利用政银企杠杆助推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