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华学子赴白沙溪探寻“黑茶之源”


    7月24-25日,清华大学“追根茶源”茶产业调研支队进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实践调研并正式开启白沙溪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之旅。

    此次调研支队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罗贞礼研究员带队,以关注传统产业转型、挖掘传统茶文化价值、探索“三农经济”产业带动机制、促进产学结合为目的,对安化黑茶这个新兴特色产业进行深入调研。

    罗贞礼作为湖南人对茶乡安化近几年来在安化黑茶产业的带动作用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示欣慰。此次其带队的10人小组来自清华大学2014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作为90年代出生的天之骄子对农村经济及三农产业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此次实践活动就是以体验实践产出学术成果,以学术成果促进产业发展,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同时,通过此次深入工厂、社区、茶农基地的活动,让年轻学子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用几千年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无数汗水浇灌的万里茶马古道进行亲身体验,进而丰满他们正在成长的人生经理和世界价值观,让我们更年轻一代传承中华悠久的文化。

    从安化风雨桥上晋商与安化茶农的捐赠碑到洞市老街上陶澍父子的那幅对联,茶马古道上的点点滴滴无不讲述着千年茶文化中的件件故事,将会让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清华学子收益终生。

    “红薯玉米蔸根火这点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是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小时与其父共做的一幅对联,上联是陶澍父亲对在安化乡下淡泊名利也是清福的理解,下联表现了陶澍后生可畏心有天下的鸿鹄之志。这幅对联既体现了陶澍少年的才华横溢,又能教育现代年轻人即使在只有红薯、玉米的生活中同样能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青年才俊。

    在白沙溪的黑茶文化博物馆和千两茶生产车间,清华大学的学子们切实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与辛勤汗水。从千两茶里外三层的纯天然的科学包装,阳刚大气、齐心合力的踩制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力量和智慧。从博物馆中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在40年代先后冲破抗日烽火开拓的4条茶叶西运的茶马战道中感受到了安化茶人那份爱国热血和执着的追求。

    通过两天的实践活动和座谈交流,清华大学各位学子找到了“茶源”也找到了“心源”,广大的茶农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源,也将成为现代学子们成长的力量之源。

    活动后罗贞礼教授表示:“清华大学此次“追根茶源”调研支队活动很成功,让学子们得到了很多,等学生们回到学校后将利用清华大学的专业优势来给安化黑茶产业做出系统的分析和建议。”清华大学与白沙溪这次结下的茶缘将源远流长,让双方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大地上共同成长。              

    (王 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