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就像说媒的红娘,不仅帮我娶了媳妇生了娃,还教我怎么把孩子养大。”日前,在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的伟圣现代农业示范园里,该园区的负责人张国伟对昌乐县供销合作社全产业链条服务模式的“撮合”赞不绝口。
张国伟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去年刚刚在鄌郚镇建立伟圣现代农业示范园。种什么?怎么种?怎样更赚钱?张国伟最初也摸不清头绪。在昌乐县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他引进了国内甜瓜种业龙头公司——河北双星种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甜瓜品种“星甜20”,并签订了托管协议,整个生产环节被严格管控,“种了150亩,平均一亩地收入1.5万元以上。”尝到甜头的张国伟,决定明年至少种植200亩。
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全力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昌乐县社在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服务安全农业的新路子,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试点设施农业全程托管,实施放心农资工程,把农产品安全贯穿到服务工作的全过程。
农民培训
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
“一个月8000元工资,还管吃住,咱庄稼人也当上了‘讲师’。”谈到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后的好处,昌乐县宝都街道蔡辛村村民田明昌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和田明昌一样,越来越多的“泥腿子”走进了教室。在培训中,昌乐县社着重突出了标准化生产、土壤改良、科学用肥用药等内容,并先后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中国土地专家医院等单位引进培训老师,针对本县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等主要经济作物,分别编写了标准化生产培训教材,并制成了电子课件。除了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现场服务的培训方式,县社还利用讲习所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实时上传最新培训课件及涉农资讯。截至目前,县社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00余场次,培训学员12000余人,同时县社还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组织,建立实训基地21处。
产业创新
探索全程安全服务模式
近年来,甜瓜产业在该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相对较高的种植收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甜瓜。如何才能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并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当地的瓜农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一情况,昌乐县社探索开展了甜瓜种植全产业链条服务模式,县社引进了河北双星种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甜瓜品种,与农民合作社里主动愿意进行托管的种植户签订托管协议,开展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农投品供应、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与3家合作社的1100亩土地、282户甜瓜种植户进行了签约。
在甜瓜生产的3个月内,县社加强对种植环节的管控,确保不施用违禁农资,实行产品编码制度,做到一个产品一个编码,确保质量可追溯。同时,县社大力开展网上交易,在5月份产品集中上市时每天通过电商的销售量达到1000箱、50000斤左右,开辟了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今年该县甜瓜亩产量达到6000斤,每斤价格比市场价高0.2元,亩收入在1.5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县社正依托昌乐齐城农资等公司组织玉米、花生等种植户进行全程托管。
产品安全
把好农资经营服务关
“我原先1亩地用15袋化肥,现在只用6袋就够了,产量都能达到15000斤。”大姜种植户刘世德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都是供销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带来的成果。”
一直以来,昌乐县社的3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团队一直活跃在乡村田野中,两年来,共采集土样1500多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地块10万亩,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既减少了农民的投入,又优化了土壤结构,有效减少了过量施用化肥的污染。
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县社将农业投入品的管控作为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县社通过把打造安全农产品和实施放心农资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对系统内的农资经营进行全程管控。同时,通过建立高毒农药储备管理使用制度,设立了储备库,健全农药使用台账,成立专业的施工作业队伍,配备统防统治器械,实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杜绝高毒农药流到市场上,保证用药环节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