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主持召开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大会
本报讯 近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FSCF)大会在菲律宾宿务召开,来自19个经济体的150余人参加大会。
会议期间,APEC成员经济体之间围绕协调农药残留限量、促进食品进出口贸易便利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中、美、加、智、菲等国政、企代表共同围绕如何落实2014年北京宣言、增进政企合作、共促食品安全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谈和研讨。
亚太经合组织食品安全合作论坛始于2007年,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发起成立,并共同担任论坛联合主席。论坛旨在加强亚太地区食品安全交流合作,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目前该论坛已经成为APEC成员经济体食品安全交流合作的最重要平台,其工作成效得到了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每年均被写入APEC领导人宣言及经贸部长联合声明。
(质 文)
本月起不安全食品将分级限时召回
本报讯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本月起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时限。同时,对不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不主动召回、不按规定时限启动召回等行为均设定了法律责任。
《办法》明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产品已经进入市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期限召回不安全食品,并告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消费者停止食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办法》还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时限予以明确规定:其中,一级召回是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24小时内启动,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二级召回是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的,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48小时内启动,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三级召回是对标签、标识存在虚假标注的食品,应当在知悉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后72小时内启动,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食 安)
国家级食品安全追溯体系2017底建成
本报讯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罗斌在近日举办的第30期光明科学沙龙上透露,国家级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于今年初立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预计将于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罗斌认为,目前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虽如火如荼,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技术限制和监管分散等原因,地方追溯平台解决不了农产品跨地域流通的问题,单个行业部门解决不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管理问题。他建议,应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工,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才有可能实现全面追溯管理。
本期沙龙聚焦“食品安全‘可溯源’与生态农业‘可持续’”。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蒋高明在沙龙上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一半省份粮食不足,粮食进口压力增大,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撂荒现象严重。此外,化学物质投入居高不下,化肥用量从2005年的4766万吨上升到今天的5800万吨,引发了一系列健康安全问题。蒋高明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上策,是将粮食与动物饲料分类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绿色标准,同时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
(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