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9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土地入托”活了土地 乐了农民
河南洛阳市社探索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
卢新松

    每到农忙时节,河南省洛阳市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便会有这样的感受,家里的庄稼地有些像烫手的山芋,回去收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要千里奔波花钱误工。于是,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宁可出高价钱雇人除草,也不种庄稼,还有的干脆直接撂荒,还有的回家后看到只有一筷子高的麦子,干脆一把火给烧了。这样的现状使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了浪费。

    面对这一情况,洛阳市供销合作社根据辖区内地处豫西山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土地入托”的新路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棘手难题,也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舒展了他们紧锁的眉头,在家留守的老人们更能安享生活。

    打破地埂界限  让机械进去

    在洛阳市新安县古村,记者看到原先农民地块与地块之间的分界垅没了,现在已连成一片变成了整块地。据新安县社副主任张新立介绍,在洛阳市社的指导下,该县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民把自己的土地托付给供销合作社统一管理,在供销合作社的安排下,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获的全程服务。

    “以前一家一户种地,农民购买的种子化肥价格贵,有时还买到一些伪劣产品,现在由供销合作社直接从厂家拿货,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供应给农民,这样不但价格便宜了,质量也有了保障。”张新立说,“由于当地地处丘陵地区,地块面积小,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本不适宜搞土地托管。我们就想办法创新托管的形式,通过核实每家每户的实际土地面积,打破地埂之间的界线,扩大种植面积,让机械进地,并且实行‘三统一’,几十家的土地可以放在一起耕种,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提升。”

    在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新安县社还充分发挥好古村村委会的优势,通过与村委会约定分成,用于发展村里的公共事业,调动了村委会参与托管的积极性。另外,托管后的土地真正实现了秸秆还田,又帮助政府解决了每年的禁烧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在洛阳,像新安县这样由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只是洛阳市社探索实施土地托管模式的一个缩影。据洛阳市社主任蒋智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共托管土地30余万亩。

    调动基层资源  统筹安排托管

    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土地的农业效益,洛阳市社采取多种举措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市社首先将最接近农民的基层社、村两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主要依托载体,围绕耕种收、配方施肥、农产品购销、农资直销、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技术培训等,成立土地托管中心,制定服务标准和优惠措施。各类托管载体与有意愿的农户签订托管协议,约定服务内容、服务报酬。托管中心根据托管面积和服务内容,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托管服务队开展综合服务。目前,已成立土地托管中心24个,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8个,成立托管服务队62个,整合各类农机1000余台(套)。

    另外,洛阳市社还通过召开涉农委局分管领导、县区负责参与的土地托管现场会;与农林科研院所达成开展合作;与农机部门积极协调,为各类农机购置提供便利;与化肥生产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成立洛阳农民大学,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供专项资金及政策支持等,为开展土地托管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洛阳市社又以支持劳务经济、助推农业提质增效作为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出发点,通过打造土地托管示范县、打造规模化农业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土地托管示范基地等,提高农民土地托管的积极性。

    解放农村劳力  实现多面共赢

    土地托管服务取得的成效,用受益农民的话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仅兼顾了各方利益,实现了多方共赢,发展环境优化,利于农业规模生产,还助推了劳务经济,利于工业城镇化建设。

    农户接受土地托管后,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随着本地工业化城镇化或者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或者在托管、流转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按日计酬,成为农业产业化上的一环。同时,土地托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会出现违背农民的强制性行为,可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摘编自《中国商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