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互助手续简便、门槛低、效率高,特别适合我们农村资金需求量小而频、季节性强、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客户。”9月1日,正在基地察看药材长势的傅秋萍向记者讲述这种合作金融的好处,连称:“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傅秋萍是安徽省歙县桂林镇竦口村人,2013年她和丈夫流转了60亩土地种中药材,并带动周边40多家农户一起种植。今年6月,她在包收农户药材时出现资金缺口。“不能给他们打白条,到银行贷款没一个月办不下来,当时我们心那个急啊……”这时,有朋友告诉傅秋萍不妨到歙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去试试。“没想到6月30日入社,7月3日提出申请,在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下,7月6日20万元的资金就到了。”
歙县徽凤凰家庭农场的王永林与傅秋萍有同感。因上智能化养鸡生产线时资金短缺,他也申请了互助资金30万元。
“这种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虽说在黄山市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在全国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市社调研员闵芳培介绍,“近年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安徽省的阜阳、安庆等地也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的支农惠农效果。”
今年来,黄山市社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积极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市社结合该市山区人口少、居住散的实际,创新提出了品牌、平台、风险防控、法人管理、管理制度五统一的“黄山模式”,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2014年11月,市社成立了由社有企业控股的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去年年底前,在各区县先后成立了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服务能力,在市社引导下,今年1月,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至5月上旬,各区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均已正式开业运行。
新成立的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两级控股,双向参股”的企业组织结构。即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市社及省社所属企业控股占60%,区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由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占51%;区、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向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股,实行上下双向参股经营。由市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一对区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法人管理。
在实际运营中,合作社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区域性”和“安全性”原则,只在社员内部开展互助资金交存和借款业务,不对外吸收存款,也不对外借款和提供担保,社员借款后,合作社会启动借款预警检测机制,做好借款回收、资金保全等工作。
截至目前,已发展社员2万人,互助金吸收余额3500万元,互助金投放余额5000万元。据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孙毅介绍,联合社将力争在3年内发展社员20万户,资金互助规模达到20亿元,力争创立黄山供销合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