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农业众筹平台可谓风生水起,项目也是日新月异。4月以来,苏宁众筹频道运营无锡阳山水蜜桃等多个农产品项目,各地生鲜果蔬美食通过众筹模式,进入百姓家中;国内首批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的利多多,采用“P2P+众筹”的商业模式,为农副产品的品牌传播、销售落地、融资等问题带来解决方案;中国供销集团旗下金融板块全力打造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供销金融,也已涉足众筹领域,相继推出了《小时候,每天早上妈妈煮的鸡蛋是我的美味》、《一“被”子的安心好“棉”》等农业众筹项目。
农业众筹,实现了投融资与农产品消费项目的直接联系,令消费者可以通过众筹形式,自主挑选钟意的农业项目和农副产品进行投资。因为农产品众筹采用团购和预订的模式,可实现按需制作,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产销不对称等问题,又能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库存风险和消耗,降低了成本,同时又加强了供需两方的需求对接和联系,为日后的生产提供参考。可以说,众筹模式联结了项目发起人(生产者)、平台和投资人(消费者),同时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农业资金链问题,在今后农业发展道路上,这种模式势必不可小觑。今后,农业众筹还将涉足股权、债券、基金等,深入农业全产业链。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言,农业众筹等模式的诞生对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正如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勤所言:“农业众筹,筹钱模式不是问题,但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单价较低、保值期短、物流成本高等特性,众筹还是有难度。”目前各个平台的众筹项目并非全部都能筹资成功,是否顺利运行也与项目的可行性、消费者的预期等不无关系。据清科集团及众筹网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指出,“农业+众筹”的模式仅能针对小部分高端用户,具体合作模式仍需探讨。
农业众筹难在哪儿?一是消费者预期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众口难调,对实物的评价和判断就无法统一;二是生产者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会遭遇不可控因素。农业生产本身就有不可控性,品质难以保证一模一样,而且在配送等环节同样得接受时间、温度等多方面考验;三是在目前的状态下,公众对农业众筹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尚处在市场培育阶段。据悉,“大家种”、“尝鲜众筹”等农业垂直领域专业众筹平台,还没有涉及到股权型农业众筹,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流转、法律风险、财务管理等尚不成熟。
农业众筹并非“包治百病”,现实困难也无法避讳。要想玩转农业众筹,目光必须长远。对于生产者来说,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来约束,生产出合格的农产品,来迎战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明白众筹也是金融产品,就会有一定风险;而对于众筹平台而言,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让农业众筹真正成为传统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有益补充,帮助农业走出一条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