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绛县,农民贷款担保曾经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如今,这一难题正在被山西省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一系列创新性金融手段逐步破解。
基金担保的杠杆作用
绛县横水镇街口刘保安经营药材购销站已经15年了。每年一到割完麦子那段时间,刘保安就为资金发愁。这段时间,槐米、桃核、杏核等中药材集中上市,他要从商贩手中收购,就需要大量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的资金缺口达到一二百万元。
绛县联社理事长崔军太了解这一情况后,脑子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担保基金,用担保基金的杠杆撬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实,这一想法他已经思考酝酿了三四年之久。
基金从哪里来,又如何担保?在横水镇,由横水信用社调查筛选,组织了5家像刘保安这样的资深药材收购大户。每家出资10万元,形成50万元的贷款担保基金。到了药材收购旺季,由这50万元基金做担保,经刘保安等5人审核把关,该信用社为该镇药材收购商贩提供总额250万元的贷款,单户单笔最高10万元。商贩收购药材后,再由刘保安等5人集中对外批发销售,直接从药材购销款中划拨归还贷款。
经过1年多的试点运行,刘保安等人的50万元药材担保基金共为当地30多户药材商贩担保贷款220余万元,最多的一户贷了15万元,到期还款率100%。
与此同时,绛县联社还在养殖领域也探索创新了担保基金贷款模式,扶持当地猪、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仅去年一年,该联社共发放基金担保养殖贷款1200余万元,扶持农民购买种猪、种羊、种牛等上万头,没有一笔贷款形成不良。
下一步,绛县联社要将基金担保模式拓展到更多农业生产领域和群众生活领域。他们将根据产业关联程度成立不同的担保基金,撬动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设施担保的倍增效应
今年初,绛县联社南樊镇信用社主任付炜陪同该镇樱桃种植户赴山东烟台考察樱桃酒的制作和樱桃新品种苗木的培育技术。
据付炜介绍,南樊镇的大棚樱桃产业目前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但由于发展大棚樱桃产业前期投入格外大,普通农户很难承受。也正因如此,南樊镇的樱桃产业一度发展缓慢。绛县联社在调查了解樱桃产业的发展前景后,创新思路,提出只要一个樱桃种植户找来5户樱桃种植户联合担保,该联社即可为其提供5-50万元不等的贷款,扶持其建设樱桃大棚。有了“五户联保”模式,南樊镇史村一带农民的樱桃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据了解,去年南樊信用社为史村樱桃户发放贷款达到1600万元以上,所产生的效益高达5000多万元。
然而,当樱桃种植户都成了担保体之后,新发展起来的樱桃种植户便面临着无人联保的尴尬处境。
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反复的论证探讨,绛县联社决定进一步改革五户联保模式,提出了“设施担保”新理念。即:哪怕是只有一户樱桃种植户,只要他的大棚和樱桃树产值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将其总价值的80%作为担保,为其他农户担保贷款。
新的担保模式使得樱桃产业的规模倍增。据付炜介绍,今年年初,樱桃种植户一次性从山东引进5万株樱桃树苗,发展樱桃产业830多亩。这800多亩樱桃全部挂果上市后,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千万元。
“设施担保从根本上解决了五户联保人数不够的问题,使得更多农户有机会发展樱桃产业,奔向致富道路。从目前‘设施担保’的运行情况看,平稳有序,风险可控,贷款结息率保持100%。”付炜说。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的贷款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担保难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将根据省、市联社的部署,紧密结合绛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改革创新,不断研究和破解贷款难与担保难的矛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绛县联社理事长崔军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