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隅的菜市场,商贩多来自郊区农村。他们将自家种植的各色菜蔬瓜果或舍不得吃的鸡蛋活鱼带到菜市场,与城里人轮番讨价还价,满足他们日益挑剔的胃囊。
城里人喜欢来这里,因菜蔬新鲜,价格比超市低廉。乡下人愿意到这里,因可解决自产菜蔬及瓜果销路,且价格比乡村集市贵些。
每天,菜市场叫卖声,讨价声,声声入耳,热闹非凡。
摊位前,桃子摞成堆,个大,黄红相间。摊主姑娘,20岁出头,衣着陈旧,脸黝黑透红,怯生生的。她不像市场上混久了的生意人高声叫卖,没人光顾时,只瞅着摊位,也不说话,好像在思考什么。
一位妇人在姑娘的摊前停下,她看上去40多岁,衣着光鲜,举手投足散发着城里人的优越感。她询价、精挑细选。姑娘过秤,报价。这时,妇人从包里掏出弹簧秤,复秤。忽变了眉眼,对姑娘一通奚落,因她怀疑姑娘有意短斤少两。姑娘听罢,脸涨得紫红,急抓俩桃子交妇人,妇人方气呼呼离去。姑娘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邻居商贩看得清楚,说这妇人真是小题大做,跟一个孩子算计啥,这闺女为给妈妈治病才来卖桃子,孩子老实,刚来市场没几天,怎么会故意短斤少两呢!
过了一会儿,一中年男子走到摊前,动作麻利地装满一兜桃子,姑娘过秤,收钱,欲找零,男子摆摆手,转身离开。
只因男子目睹了此前发生的一幕。
妇人许是曾被商贩欺骗过,否则,她该不会随身携带弹簧秤。人们不必责怪她,也许,姑娘的秤跟妇人的秤有误差,哪怕仅有一丝。
我想说,人的心中须有一杆秤。
宽容,良知,道德,责任,品行……这些无形无价的东西不妨经常称一称。
心秤没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