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为农服务没有星期天
今天我们主要采访林州市供销社电商发展情况。一天下来我们走了6个基层社,采访了20余位供销合作社职工。我发现,城关供销合作社作为周转中心,业务最为忙碌。每天上午6-7点,他们就要去各个快递点揽收发往村镇的快递,随后拿回办公大院的分拣点分类,下午1-2点开始向各个村镇网点派送,一般晚上7、8点才能结束工作。这样忙碌,就是为了确保当日抵达林州市区的快件当天晚上就能送到村民手上。我看他们工作太辛苦,就问他们是怎么安排休息时间的,正在忙着物流配送业务的韩晋东主任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震撼,他说:“为农服务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只有今天和明天!”
8月27日 饱含温情的工作餐
今天凌晨一大早,我们便驱车从林州市区前往石板岩镇,计划用一天时间跟随配送车记录山区供销人为农服务的实况。
从上午8点出发到中午一点半,供销职工一刻也没闲着。我的胃正在咕咕叫时,我们抵达了朝阳村韦池凹自然村王金林老农家里。原来,因为供销社的职工每次送货都要周折一天,但这里没有餐馆能让他们吃口热饭,王金林就主动提出让他们来自己家里吃饭。后来,供销社的职工决定以每人10元、每次现结的方式长期在王家吃饭。我们刚一进家门,王大娘便开始生火烧水,准备将早已扯好的面条下锅给我们做热腾腾的捞面条。就着西红柿鸡蛋卤和清脆的拌黄瓜,我的心里被供销社职工与农民之间的暖暖温情深深感动。
探访螺丝钉故事的主人公
今天最兴奋的事情,就是见到了当年一颗“螺丝钉精神”的主人公——郭金富前辈。1969年秋天,当时还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一名普通营业员的他在去郭家庄龙床口生产队送货的路上,发现农民的步犁损坏了一颗螺丝钉,可他的货担里却没有这种螺丝钉。为了不耽误农民的耕作,郭金富几费周折、来来回回累计跑了30多里路终于在外地供销社找到同型号的螺丝钉。
一个在当时价值不足一毛钱的螺丝钉,为何能让他心甘情愿跑这么多山路?郭老说:“供销社就是要为农服务啊!”谈到对供销合作社的期盼,年逾八旬的郭老说:“当年是农民离不开供销社,现在是供销社离不开农民!”对石板岩供销社来说,那些不能下山的农民,坚持服务一线的好传统绝不能丢;而对于那些新生代农民,他们可选择的门路广、途径多,供销合作社应该贴近农民实际,切实发扬合作精神,真正实现为农服务。
8月28日 重走扁担路
在当地供销职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前辈们曾经徒步上山的起点,打算担着物资重走扁担路。没想到一路上竟遇到不少游客,来石板岩镇还专门来重走扁担路呢。
山高路滑,既要保持扁担平衡,又要低头看路,没走5分钟我的肩膀就开始被扁担磨得生疼,期间还因为杂草丛生看不清路打了好几个趔趄。感觉我已经走了两里地了,可回头一看,怎么还在起点附近没走远呢,再抬头一看,离山顶还早着呢!此时供销职工的话再次让我大吃一惊:村民有时急需物资,前辈们一天能挑着扁担走两个来回!
挑完扁担,我们又来到扁担精神纪念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为拍摄带来了难度,但他们专注了解供销历史的模样却让我倍加感动。无论是党政干部、院校学生、观光游客,看他们凝望老扁担、探寻新故事、记忆供销情,我的心里也再次因“扁担精神”而充满感动、自豪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