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蕾) 今年是实施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二年。9月14日,新疆召开2015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全面部署2015年度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与2014年相比,今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进行了调整,以产量为主导,并简化了补贴发放流程。
在2014年度新疆目标价格试点工作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央补贴资金的60%按棉花种植面积来补,40%按实际交售量来补。但“面积+交售量”的补贴方式存在工作量大、行政成本较高等弊端。因此,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在巩固2014年工作的基础上,对补贴方式、工作流程、监督管理、加强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
据了解,2014年,中央分4次拨付新疆棉花补贴,自治区分3批下达各地,下拨次数多、工作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贴兑付的及时性,也引起了一些棉农的疑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自治区调整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方式。
今年的试点工作不仅完善了补贴方式,将原来的“中央补贴资金的60%按面积补贴,40%按交售量补贴”的补贴方式,调整为“年度可用补贴总额的90%用于兑付全区实际种植者交售量部分补贴,10%用于向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基本农户(含集体土地)兑付面积部分补贴”;同时,还减少补贴资金兑付次数,实现一次预拨、一次清算。当年9月30日前,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情况及预测的市场价格、新疆棉花产量,预拨部分补贴资金一次;12月上旬,财政部收到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价格和产量数据后一个月内,一次性拨付剩余补贴资金至自治区财政。
票据是棉农领取补贴的重要依据,种植面积证明、交售证明等票据的整理、保存是棉花补贴发放领取的重要工作,也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依托全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大改观。为了方便农民,2015年新疆将实行电子化的“种植面积证明”,不再使用原先的纸质版。目前,新疆绝大部分棉农的种植情况已被录入系统,农民可直接交售。
在交售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统计交售量,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县、乡两级收集、核对收购票据,统计交售量的工作量。
另外,新增“在有条件的棉花加工企业设立监管区域,进行专业仓储和在库公检”,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设立专业仓储,采取措施防范疆外棉流入套取补贴。在棉花公检方面,新疆纤维检验系统将按照“专业仓储+在库公检”的制度和工作模式,入库公检可核准新疆棉花产量,确保棉花品质检验的真实可靠,保障棉农的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大局。
反响
专家棉农齐赞新方案
□ 本报记者 王 蕾
“对我们棉农来讲,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阿克苏地区一棉农激动地对记者说。“补贴由去年的60%按面积补、40%按交售量补调整为90%都按交售量补贴,中央财政还拿出10%专门补贴南疆四州的基础农户,无疑增强了棉农植棉的信心。而且现在种植证明都实行了电子化,无论到哪里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棉农们的植棉产量以及交售量,棉花交易变得更为简单、直接了。”他说。
另外,他还对本次新方案提出的“一次预拨、一次结算”给予了肯定。他说:“去年,由于补贴款迟迟不到位,农民欠银行的贷款没有办法按时还清,为了避免土地被低价拍卖掉,很多农民都只能选择借高利贷。按照3分利来算,1万元的贷款利息就是3000元啊,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据他介绍,即使有些农户按时还清了银行贷款,但因为补贴迟迟不到位,发生了好多棉农拖欠拾花工工资的情况,不仅要管吃管住,拖欠时间长了,很多拾花工还都去上访,从而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这次新方案的调整,确实是从棉农角度出发,切实维护了棉农的利益。
“但是对于惠及南疆四地州的那10%,是按照承包地补贴,还是按照实际植棉面积补贴呢?”棉农在肯定的同时,也向记者表示了担忧。原来,在十几年前,当地政府大力鼓励开荒,增加农民收入,当时很多棉农都签订了30年承包地合同,但承包地面积基本都在100亩左右,可他们实际的植棉面积少的有几百亩地,多则也有上千亩地,所以大家都很关注这10%的补贴细则。
另外,据这位棉农反映,目前新疆已经陆续开秤,开秤均价在每公斤5.5元左右,他今年种植的棉花今年产量也不是很高。“去年亩产在370-380公斤,今年只有350公斤。”他说。再加上,由于资金问题,目前只有大概40%的轧花厂在进行收购。较低的收购价格让很多棉农对于明年的种植品种仍然感到很茫然。“我种植的是手摘棉,每亩地包括土地承包费、种子、地膜、生产资料以及人工等成本,费用在2400—2600元,即使拿到政府的补贴款后,也就是保本。去年很多棉农也是徘徊在亏本、保本的边缘。”对于这种情况,当地棉农都表示很无奈。
“这次新方案的出台是对去年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一次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改进。”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杜珉肯定地说。据她介绍,2014年是新疆对棉花进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当时有3种补贴方式,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第一种补贴方式是全部按照交售量进行补贴,比如兵团和阿克苏新和县;第二种是60%按面积补贴、40%按交售量补贴,这种方式是除了试点以外,新疆各地方执行的补贴方式;还有一种就是采取全部按照面积进行补贴,新疆柯坪县就是试点,但3种方式都各有利弊。”而今年推出的新方案改为“90%用于兑付全区实际种植者交售量部分补贴,10%用于向南疆四地州基本农户(含集体土地)兑付面积部分补贴”。她认为,这是综合考虑了操作成本和农户反映的一种有益改进,既保障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棉农利益,也最小成本地实现政策目标的好做法。
据了解,剩余10%所惠及的南疆四地州,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植棉基本农户集中区,而且所在区域种植棉花占比较大。如果完全按照面积补贴,政府测算成本很高,费时费力;如果完全按照产量,这些基本农户由于种植技术、习惯都无法与植棉大户、兵团相比。所以,新的补贴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基本农户的利益,对于稳定植棉面积也将起到一定作用。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不仅保护了棉农的基本收益,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且还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虽然目前90%用于兑付实际种植者交售量部分进行补贴,但我希望能提醒一下棉农,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分去追求棉花的高衣分,产量已经不是决定收入的关键,质量才是。毕竟,现在不同于往年临时收储,棉农产多少,国家收多少;棉花质量不好,流通企业可不会买你的账,所以,还是要重视棉花质量,才能增加收入。”杜珉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