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百年老店”基因根植信合(下)
新疆农村信用社全力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全员凝聚力
□ 本报记者 蔡 靓 通讯员 刘大为

 

  创建信合爱心基金

  让爱撑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田书记您好,我是和静县农信社艾尔肯的儿子买尔旦。父亲生病后感谢您这几年对我们家庭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在父亲生病期间您号召全疆农村信用社员工为我父亲捐款治疗,解决了我家的经济困难。我在财经学院毕业后,您又亲自派工作小组到我家了解我的就业问题,现在我已经通过全部的笔试及面试,等待分配。对您的感谢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无论我被分配在哪个岗位,我都将踏实干好本职工作,我是民族同志,有些语言可能组织的不是很好,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家庭的帮助与支持,谢谢您!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

    7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田海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这条短信来自于和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招录的员工买尔旦·艾尔肯。他是和静县联社已故员工艾尔肯·艾山江的大儿子,他的父亲2005年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在艾尔肯因家庭困难决定放弃治疗之际,同事先后三次为他送来了6.5万余元捐款,捐款范围从和静联社扩大到和静所属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内各联社以及新疆区联社机关,支持他战胜病魔。

    经过了3年治疗和等待,2008年7月,艾尔肯终于等到了适合的肾源。在近20万元的巨额手术费面前,新疆区联社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新疆信合爱心基金”,为大病、意外伤害或灾害致贫的员工提供经济援助。

    2008年8月30日是艾尔肯接受手术的日子,时任新疆区联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田海舟来到他的病床前,带来了由全疆信合人捐助的19万元救命钱。那一刻,泪水滚出了这个基层信贷员的眼眶。

    手术成功后,来自信合大家庭的温暖一直没有间断,和静县联社逢年过节的慰问和日常的帮助仍在继续。今年夏天,以优异成绩从新疆财经大学毕业的买尔旦考进了和静县联社,继续着父亲的信合事业。

    从救助艾尔肯开始,至2015年6月,新疆信合爱心基金已先后捐赠262万元,救助了全辖76名困难员工。

    曾任巴楚县联社阿瓦提信用社主任的乌斯曼·热合曼也是其中的一员。

    夏末秋初,在巴楚县阿瓦提镇的农家小院里,正扶着葡萄架子下的横杆练习走路的他,看到前来探望的农信社领导和同事,顿时热泪盈眶。

    2013年底,乌斯曼体检查出得了心脏病,家里筹资十多万元到北京做了手术后慢慢康复。谁料旧病未去、又添新疾,今年乌斯曼脑梗塞发作,在他费用紧张之时,新疆区联社领导和同事送来了3万元的信合爱心基金,帮助他支付了住院治疗的费用。

    这天,新疆区联社和巴楚县联社的领导和同事又带着面粉和食用油来看望正在复健的乌斯曼。告别时,乌斯曼和女儿不断重复着“感谢信用社的领导和同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新疆农信系统,不仅有新疆区联社的“信合爱心基金”,2012年,新疆区联社还号召全疆83家行社建立了各自的“信合爱心基金”,救助范围得以不断扩大,救助员工、帮扶亲属、节日慰问、社会公益等等都有涉及,在员工中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

    为了让老一辈信合人享受到惬意祥和的退休生活,“信合爱心基金”也把他们当作帮扶重点,不仅有大病捐助,还有平日生活上的关心,以及逢年过节的慰问、重大庆典的邀请。

    81岁的马合巴·加海是老一辈艰苦创业信合人的代表,一家5口居住的4间土房已盖了30年,今年春天屋顶开始漏水,院墙也快塌了。今年4月,青河县联社召开会议,决定利用爱心基金对他提供帮助。联社提供了1.17万元爱心基金,为他家修补屋顶、重建院墙、安装暖气、更换窗户,把老房子好好修整了一番。

    “全疆各行社的‘信合爱心基金’成立后,传承着‘信合一家’的企业文化,在帮扶本系统员工的基础上,还外延到了社会公益事业,把和谐温暖的氛围传递到全社会,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救助,还体现了地方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以及为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份担当。”田海舟说。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