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升内功 推动转型发展
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实现转型
□ 刘顶峰 董成明

    

    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紧跟市场形势,在注重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加快服务创新,提高营运效率,努力增加资金营运收益。

    截至8月末,该行实现资金营运收入1.5亿元,同比增加1043万元,增长7.27%;资金营运收入占各项收入的30.95%,同比增长1.5%;实现经营利润16350万元,同比增加1225万元,增长8.1%。

    适应新常态

    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发展专业化

    针对年初以来实体贷款营销难度加大、存贷比持续下降、经营收入不容乐观等实际情况,费县农商银行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转变经营理念,通过贯彻落实“3个强化”,推动金融市场业务专业化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金融市场业务领导小组,该行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投资方案。

    强化部室职能,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格局。该行将人民币与外汇资金交易职能全面整合,成立金融市场部,负责本外币投、融资运作与交易管理,建立起覆盖国内、国际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业务平台和外汇交易市场业务平台,合理调配组合本外币资金业务资源与布局。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该行择优选聘1名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金融市场部副经理,选拔2名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充实到金融市场业务中,实现了金融市场业务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该行还建立了人才常态化培养机制,择优选拔15名大学生加入货币市场、理财业务、国际业务后备人才库,加强针对性培训、定向化激励、动态化管理,培养了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强制度建设

    确保金融市场业务运行规范化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业务决策机制。该行组织专业条线部室召开座谈会,完善制定、修订30余项金融市场业务规章制度,优化了业务操作流程,完善了风险防控体系架构。在董事会下设立金融市场业务大额投资审查委员会,作为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以行长为主任、分管行长为副主任,负责审定内控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程序和措施、年度运营方案及重大事项决策。

    加强业务授信管理,动态调整交易对手名单。该行指定金融市场部负责同业业务授信工作,对同业业务交易对手实行名单制管理,统一授信,并根据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等情况实时调整交易对手名单和授信额度,将业务办理中不守信、有违约的对手拉入“黑名单”,停止办理市场业务。

    加强头寸精细化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该行制定了资金头寸管理办法,设置专职资金头寸管理员负责头寸管理,设置收益率下限,要求严格遵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货币市场收益率考核,根据市场利率变化,适时上调最低综合收益率下限,严禁人情存放资金。截至8月末,该行实际富余资金占比0.37%,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通过压降富余性备付金实现增收357余万元。

    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资金盈利渠道多元化

    调整资金营运结构,重点发展债券、理财业务。今年以来,市场利率下行明显,费县农商银行紧跟市场形势,果断压降存放同业和票据业务规模,由年初的28.31亿元压降至17.4亿元,将更多资金投入期限灵活、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的债券、理财业务,由年初的4亿元增长至25.28亿元。

    探索新型发展模式,试行债券投资顾问。费县农商银行先后与北京鹏扬投资、第一创业证券达成投资顾问合作协议,设立1.8倍杠杆上限,标的年化收益率不低于5.2%。债券投资顾问服务合作的实施运作,积累了债券投资经验,培养了复合型人员,拓宽了资金营运渠道,提高了该行整体资金收益水平。该行的债券业务规模由年初的4亿元增长至8.48亿元,增幅112%,较同期增收1560.9万元。

    寻求银银合作、银证合作,促进理财投资业务发展。在央行多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存贷利差缩小的大背景下,该行先后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根据资金与期限的需要,随时定制理财产品,实现了营运资金的期限错配和高收益。截至8月末,该行理财投资业务规模16.8亿元,实现理财投资业务收入3800万元。

    创新业务品种,发行代客理财产品。坚持早部署、早行动原则,该行提前完成申报审批、培训学习、线路联通等发行准备工作,6月18日成功发行首期理财产品“富民·惠沂蒙”,该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封闭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9.1亿元,年化收益率均5.5%以上,预计增加收益810.95万元。截至8月末,该行共发行8期22款代客理财产品,累计发行金额60余亿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