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转型 可用大数据做精准营销
本报讯 10月15日,“2015(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在京举行。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最严食安法 转型新常态”。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等部委、行业协会、食品企业人士,聚焦新食安法之下的食品企业转型新常态。
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说,新《食品安全法》提供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保障食品安全需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的大格局。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则认为,需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更好的食品安全网络环境。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江青表示,大数据时代,处在食品安全生产一线上的食品企业需应对新的挑战。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将传统消费者转变为用户,让用户主动沟通;二是去中心化营销,以平台化扩大用户规模;三是利用大数据做精准营销。
“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搭建监管部门、企业、媒体、消费者沟通的高端平台,探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长效机制。
(李 栋)
第三届中意食品安全对话举行
本报讯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意食品安全对话”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为“意大利和中国一起为食品安全而努力”。
会议围绕中意两国肉制品行业发展、肉制品加工生产安全监管、生猪养殖等话题展开交流。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表示,意大利愿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
谢国谊说,意大利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在罗马有很多重要的国际食品安全机构,意大利各地也组织了很多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性会议。谢国谊表示,食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虽然意大利地域不是很辽阔,但在食品领域的发展非常先进,这件事情是意大利人非常擅长的。
谢国谊指出,意大利在食品安全,尤其是肉类食品安全方面不仅有着非常先进的保鲜技术,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成熟、完善。在食品安全领域,意大利和中国已经进行了很多次有效的对话与合作,意大利愿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
据悉,“中意食品安全对话”活动至今已举办两届,对话旨在为两国政府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和意大利在食品安全法律政策、安全技术和监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秦陆峰)
欧盟专家提出营养安全建议
本报讯 作为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科学计划的成果,欧盟专家近日提出了欧洲研究和创新如何帮助改善粮食和营养安全的建议,为将来欧盟和国际社会开展研究和创新行动指明了方向。
主要内容包括:呼吁欧盟与伙伴加强合作,成立国际粮食和营养安全专家组,以便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对粮食安全的认识;通过引入资助工具,促进农民、研究机构、政府和业界的合作,促进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创新。
这些建议是由独立的欧盟科学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准备的。欧委会教文委员蒂博尔·瑙夫劳契奇表示,需要不断推进科学进步,以保证安全和有营养的食品供应,这些建议为未来欧盟开展研究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欧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