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 5年后贸易额冲刺1万亿美元


 

    11月22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东盟十国部长分别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政府,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

一路探索结硕果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在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的促进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804亿美元,增长近9倍。目前,双方的经济总量已接近13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的近60%。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同意进行自贸区谈判,2002年双方启动自贸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大经济体。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2013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由1.2亿美元增至72.7亿美元,增长了60多倍,平均增速50.8%。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东盟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56.7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5.4%,仅次于中国香港(57.1%)和欧盟(6.1%)。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700多家,占中国在外设立投资企业总数的10.6%。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分布,涵盖电力生产供应、采矿、批发零售、制造、租赁、商务服务、建筑、金融、交通运输、仓储、农林牧渔业等各领域,其中新加坡、印尼、泰国和东盟新成员国是中国对东盟投资较多的国家。

    在投资合作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东盟持续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2003—2013年,中国在东盟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从18亿美元提高到210亿美元,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速达到23.1%。同期,中国在东盟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的比重由12.7%上升至15.1%。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承包工程合作涉及电力、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制造业等诸多领域,在东盟开展工程承包的国家以印尼、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为主。

发展升级正当时

    据悉,现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已经很高,双方近95%的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所以在升级谈判中,双方着重加强货物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提升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具体而言,在货物贸易方面,双方对原产地规则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进一步简化海关通关程序,并承诺运用自动化系统、风险管理等手段,为双方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通关服务,提高企业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的成效。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完成了第三批服务贸易具体减让谈判,累计在建筑、旅游、金融、通讯等近70个分部门作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在投资方面,双方同意加强投资促进和便利化合作,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建立一站式投资中心,创造稳定透明便捷的投资环境。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在农业、信息、交通等10多个领域深化合作,并把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议题纳入合作范畴,进一步拓宽了自贸协定升级领域。

    高虎城表示,中国有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而东盟正加快一体化进程,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有着强烈的需求,双方合作理念契合,经济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在今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东盟宣布今年底建成东盟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成功签署,恰逢其时,将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

携手合作创未来

    自2014年8月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国家规划,以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开路,与沿线国家协商提出了许多合作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同时,在资金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除了专门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外,还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从东盟方面来看,2015年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年,东盟共同体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区域投资合作环境。随着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建成,区域内10个国家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水平将明显提升,这些都将有利于东盟贸易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对外经济合作。

    但是,双边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从外部来看,日本最近加大了对东盟国家的战略投入,不仅增加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而且加快了对东盟国家的产业投资转移,对中国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压力。从内部来看,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这些竞争性关系若得不到妥善处理,也容易成为影响经贸合作的因素。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由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中国经济的走低在一定时期内也将影响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仅仅是打造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要实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突破,还需要双方拿出智慧,巧妙平衡各种关系,才能迎来务实合作的春天,共创未来的璀璨。


声 音

升级将惠及双方企业人民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在当前亚太地区自贸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升级《议定书》的签署,将进一步加快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推动实现亚太地区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标。

    越南著名经济学专家黎登营:

    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将有望进一步减免进出口环节各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为东盟各国人民带来许多实惠。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潜能巨大的自贸区。我本人非常赞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这样可以为东盟老百姓带来许多实惠,使地区商品更加丰富、价格更加亲民,同时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全方位交流与往来。中国与东盟双方在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合作潜能巨大,有待挖掘和开发。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员吉·瑟雷万塔那: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完成,以及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建成,将进一步促进东盟与中国的互利共赢。东盟十国正在建立不设壁垒的经济共同体,这对中国扩大市场也是好消息,东盟和中国都能从中获益。中国可以通过东盟市场获得产品原价,比如粮食,柬埔寨的四角战略倾重农业,这样通过合作,柬埔寨可以更方便地对中国市场输出粮食,输入中国制造的产品。这个流动流通是互利的。

    印尼大学国际问题教授韩培:

    非常赞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实施。中国和东盟都拥有众多的人口,对各方商品都有强大的需求,也将促进双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并不会因为中国产品的强势影响到印尼等国的市场竞争,反而会促进印尼的产业升级,提高本土产品的竞争力,这对印尼长期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泰中记者协会会长差瓦:

    升级后的自贸区在运行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因为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和大企业竞争,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可能会对他们本已脆弱的市场环境造成更大的冲击。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保护他们的权益,我想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需要仔细考虑的。

    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马吉德:

    明年东盟共同体建成后,与中国的关系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机遇,东盟将成为一个生产和投资整体,中国企业可以在东盟各国进行选择,但是都将获得同样的便利条件。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