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深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力争营造更加优质的创业环境。山西省晋中经济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两大模式,在为辖内“创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创新为自身带来的红利。
创新服务方式
“走出去”营销客户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传统的坐在柜台里面“等客户”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走出去”挖掘客户。晋中开发区联社积极与政府对接,通过整合各类部门提供的客户“软信息”,挖掘符合标准的客户,主动上门营销,满足客户需求。
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鼓舞和带动,不少“小伙计”也开启“创业”模式,转型做老板。晋中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老总王炜就是其中的一位。
“80后”的王炜在榆次地区餐饮行业打拼多年,他瞄准了榆次当地东北菜馆的空白,但自己的积蓄无法负担租门面、购设备、雇员工等费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政府组织的创业宣传活动上登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没过几天,晋中开发区联社客户经理就联系到了他。通过详细的贷前审查,晋中开发区联社为他批准了首笔270万元资金。
有了资金扶持,王炜的菜馆生意日渐兴隆,已经成为榆次地区家喻户晓的家常菜馆。在该联社的后续支持下,王炜的饭店已经开了四家,涉及火锅、粥坊、农家乐等多种形式,年收入达2000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当地360多个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
晋中开发区联社的资金支持,为像小王这样的“创客”打通了创业之路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的老板梦美梦成真。截至目前,该联社已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6亿元,为当地200多名“创客”提供了资金支持。
创新产品菜单
客户自主“下单”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原有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如何创新产品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环。晋中开发区联社通过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登记、梳理,及时收集、分析客户信息,紧跟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改变以往“客户适应产品”的研发模式,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分项目、分实力、分政策制定相应的产品菜单,让客户自己选“材料”,根据需求定“菜品”,结合自身实力“下单”,实现产品对业务和客户的全覆盖。依照这样的模式,该联社在信贷、同业、理财等业务中用“复制+粘贴”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业务方向实现相同的产品效能,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了产品的红利。
晋中某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个模式的受益者。由于产品周期限制,该企业有一笔大额资金闲置,想购买理财产品而没有合适的期限和收益。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晋中开发区联社第一时间组成工作小组“主动出击”,让其根据自身的产品周期、期望收益等情况自主“下单”。该联社理财经理结合市场行情,现场为客户“私人订制”理财产品,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此举既解决了资金闲置难题,又保证了该联社的收益,实现了社企双赢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