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便利银行”办到农民家门口
江苏高淳农村商业银行创新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 本报记者 胡宏开 通讯员 杨 劼 王新闻

    

    “现在取钱不用每次都跑银行了,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取现业务,真是方便多了。”在高淳古柏镇戴家城村正鑫便民店,村民戴先生正在用POS机提取现金。他高兴地说,江苏高淳农村商业银行开办的“便利银行”就在身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了。

    “高淳农商银行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为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小额取款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高淳农商银行行长陈贵华告诉记者,早在2012年,该行就启动了助农取款业务,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2014年6月,为进一步提升“银行卡助农取款”成效,该行升级改造原有“惠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当年就完成了对全区112家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范围覆盖全区8个乡镇,实现了全区自然村全覆盖。

    高淳农商银行把“惠农”“便农”“助农”作为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宗旨,不仅有思路、有举措,而且成效显著,得到客户和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精心选择商户 构建助农绿色通道

    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上,高淳农商银行把第一步棋下在“精心选择商户”上。该行充分利用现有的“阳光信贷”客户建档资料,通过召开村民座谈会、听取村委干部等多方面意见,在原有“惠民通”助农取款商户中选取一批服务态度好、服务意愿强、业务操作规范、场所条件较好、道德素质过硬的商户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改造对象。

    特约商户并非“终身制”,还会适时调整。据了解,高淳农商银行充分听取农户和村委干部的意见,对部分服务态度不佳、业务量较少、不善经营管理的特约商户,及时调整优化,已先后动态调整了服务站特约商户23家,目前,服务站活跃度达100%。

    特约商户选好后,如何为当地百姓提供专业、周到、细致的金融服务?

    高淳农商银行把功夫下在提高特约商户的业务素质和专项技能的培训上。该行采取集中培训与“一对一”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组织商户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商户服务水平。同时为促进规范运行、增强商户之间的交流,该行还组织其他服务站人员参观学习示范点,组织开展评比表彰,营造争先进位的氛围。

    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投入是一道绕不过的坎。高淳农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芮斌告诉记者,在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上,高淳农商银行不仅舍得投入,而且是大投入。

    该行不断强化硬件投入,在原有投入基础上,投入49.3万元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配置了112台A类点钞机,投入22.18万元为示范点配置了柜台、灯箱、陈列架、宣传栏,重新设计印发了新登记簿。

    该行还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测试助农取款自助终端,解决存折无法补登的问题,增加代缴电费、水费等中间业务功能,实现真正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除了硬件投入外,高淳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安全保障上也加大了投入。该行连续四年累计投入29.16万元为全体代理商户投保公众责任险(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农户等在服务站发生意外事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维护商户利益,减少商户风险。

    建设与管理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除了建设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外,管理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成了高淳农商银行的必修课。该行把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管理重点放在跟踪辅导上。

    芮斌介绍说,该行加大基层网点、包片客户经理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联系力度,建立基层网点及包片客户经理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联络机制,明确包片客户经理为联络人,定期实地进行回访服务,解决日常办理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及建议。并优先保障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各面额零币的供应、残破币兑换。

    记者了解到,定期对全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开展专项检查也是该行做好跟踪辅导的必备内容。检查内容包括服务站建设是否符合规范;宣传栏是否清晰填写包片客户经理姓名和联系方式;展示架上是否完整摆放宣传资料;《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登记簿》是否逐笔按序登记;取款交易、残破币和零币预约兑换交易是否及时登记。

    此外,该行还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防范民间借贷风险排查活动,组织网点开展自查,总行对网点自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合规运营。

    谈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未来发展时,陈贵华说:“下一步,我行将按照人民银行统一部署,做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跟踪服务,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设施配备、丰富服务功能,切实将服务站建设成为‘惠农、便农、助农’的综合平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