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需要正向的传播
@茶业商学院:
前些天,一些穿着泳装的美女在杭州茶园表演瑜伽采茶,这是继江苏某景区唐装美女采茶之后的又一营销事件。古今中外,无论是营销什么,产品或服务,都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做基础。但既然是围绕茶或茶园来做文章,那还是要讲究一点规则,不能随随便便糟蹋了传统文化。
@易武车顺号茶庄:
营销难道就是“编故事、讲假话吗”?什么是讲假话?就是所编的故事和推荐给“爱茶人”的茶品不一样!故事可以编,这么多顶尖爱茶人还真的没有把“品质”编出来呢?云南的普洱茶专家们用心一点点吧,正确引领茶农们做出有“云南普洱茶”特色的普洱茶吧,千万千万不要再让茶农们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做了!
@鸣泉茶居:
茶界大师都跑去做高端茶了,有谁又能制作一些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呢?难道平民活该喝农残茶、垃圾茶?推广茶文化难道不应该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开展吗?值得我们深思!
@小热儿茶舍:
茶行业是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健康的产品是勿庸置疑的,但适口的营销也很重要。因为,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点是不同的,有人喜欢芽嫩毫多,有人喜欢有芽有叶,有的消费无芽单叶,有的消费粗枝大叶。从品鉴的角度,这些都是优质茶品。适口的营销就是把这些不同的茶品,卖给不同的人群。
@普洱茶秘书:
云南临沧双江因勐库古茶和多元民族文化而扬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群众将民族文化因子印在茶叶包装上,给茶叶穿上民族文化外衣,使二者相得益彰。
关于中国茶业的七七八八
@老聂:
茶行业某种程度上挺奇葩。在别的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人,才敢试探着小声说话。茶行业从业三周就敢上台讲课,传道授业。满嘴胡说八道不以为耻,反说理解不同。基本常识颠三倒四镇定自若,辩解派系不一。笑话当奖品,洋相作云裳。自号专家,动辄对学者评头论足;可惜浅薄,六大茶经常搞不清。
@欧阳道坤:
关于茶业的标准化,绝不仅仅是指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更包括种植、加工、流通等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于规范性、流程化和可控性的标准化,在此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才是可持续、可传承的,其产品品质才可能有根本保证,这是工业4.0的产业逻辑。我们行业所谓的个性化,是从“资本主义”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绕开“标准化”,茶叶的个性化不靠谱。
@旺财是泥垢:
今年的饮料市场未必不井喷,各大饮料公司转型点:产品包装的转型(如农夫山泉、统一);健康化的转型(统一乳酸菌水饮、味动力沁饮);口味化的研制(怡泉的猕猴桃、小茗同学、溜溜哒茶);茶饮料市场的转型也会有,毕竟文化底蕴在那里,所要做的只剩“老话新说”,看看哪家本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