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为了附庸风雅,与茶之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独喜喝茶,闲来弄字,静倚轩窗,一壶茶,一本书,一帘梦,淡淡的茶水,淡淡的芬芳,淡淡的心境。那一刻,我心是纯净的,仿佛尘世间没有了喧嚣与繁杂,只剩下净化的灵魂与自然喁喁对语。
平时素来喜欢周作人的小品文,总觉得他的文字中有一种淡淡的禅悟滋味。知堂老人的禅悟,得之于茶,这片刻与茶共度的时光,比十年浮生让人觉得更有韵味。茶,恰恰与禅一样,让人平静,让人超脱,让人在庸常的世事当中保存一份纯真,保留一份寻常心。号称“越国敦煌”的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块匾额,佛教领袖赵朴初上书“禅茶一味”,这四字颇值得让人咀嚼。茶,似乎不在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之中,轻啜于口,又是如此的清香隽永;禅是何意?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可是大则宇宙世界,小则日常生活,亦大亦小的内心世界,无不有着禅的影子。
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茶一味,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传统。
禅茶一味,可让人淡静,清心,沉思,寡淡少欲,心生清凉之意;让人心境如禅茶,澄澈空明,平和宁然。茶一片片吸日月之精华,含山川之神韵的青翠,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
品茗禅思,定心入慧。一品,可滤杂念,如云出岫,如荷出水,洁净而风雅。二品,可清心,如月色琉璃,若平湖秋月,坦荡而清澈。三品,可染灵性,如凤凰涅槃,如破蛹蝶出,有曲径通幽之感。俗话说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谓云水禅心,就是在一盏清茶中,品出生死离苦。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品茶即是修禅,修身修心修慈悲。在仁安轩,这些都能各自安放,各自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