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9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商银行竞逐 养老金融蓝海的策略选择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刘 华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广阔的养老产业市场,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

    面对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发力养老金融,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养老金融品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农商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把握老龄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有效对接老年客户及养老产业的金融需求,成为摆在农商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构建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一方面,构建组织架构。可设立养老金融中心,统筹养老金融管理与推进工作,包括整体规划、策略研究、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重点工作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等。另一方面,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现有经营资源及业务流程,消除按部门设流程以及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分散的体制弊病,梳理和完善前中后台职能,形成统一、安全、高效、灵活的市场营销前台、产品服务中台、风险控制与技术支持后台,加快构建“大养老”业务流程。

    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支持。在财产保值增值方面,顺应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结合老年客户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诉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理财产品,通过各类专业化的金融产品投资增加老年客户的财产性收入,实现老年客户财产的保值增值,提升其自我保障能力。在融资服务提升方面,根据养老行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养老行业特点的授信审批、客户准入、贷款利率、风险防控等系统化的信贷政策,加大对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老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实践中,对标先进银行,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创新,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通过综合服务密切产业链合作关系,分析上下游资金链,对现金流量稳定、偿还能力较强的养老服务项目,适当放宽抵、质押品范围,加强全产业链信贷支持。

    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发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与租赁公司的合作,开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养老行业生产经营设备租赁等业务;再一方面,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构建产业金融生态圈,通过合作,银行在拓展客户的同时,可发挥金融专业优势,通过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产品体系,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而企业也可发挥产业优势,强化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提供人性化的便利服务。一方面,优化网点布局,向养老社区、养老公寓等老年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加快网点改造,在环境设施、产品配置等方面体现对老年客户群体的关爱。另一方面,扩展金融服务内容,在做好基础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养老规划、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咨询服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围绕老年客户的衣食住行,提供有针对性的便民服务,将物业管理、便民缴费、体检护理、房屋租赁等纳入服务范围,实现与老年客户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针对老年客户对服务价格较为敏感的特性,适当提供费用减免优惠;加快与社区的融合,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定期组织开展书画、摄影、烹饪、健康保健等各类活动,丰富老年客户的业余生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