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合为桥创大业

余朦

  全村花木种植面积2400亩;人均收入5300元;98%的农户拥有了彩电、摩托;96%的村民走上了种植花木的致富路;80%的农户新建了小康楼;全县第一个手机村,程控电话入户达100%。

  一组看似单调、枯燥的数字,却准确地反映了江西省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而这一切都与该镇花木协会副会长、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港下村书记、花农吕德润密切相连,与信用社息息相关。

  20多年前,老吕携妻带子从浙江新昌移民到江西奉新。当时奉新经济落后,这个颇有经济头脑的庄稼汉意识到仅凭传统的农耕是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的。他敏锐的眼光很快从漫山遍野的农林资源中找到了致富的途径——种植。

  港下那荒芜多年的山林,其实蕴藏着不尽的资源。90年代“退耕还林”的政策让老吕看到了致富的曙光,可租赁几十亩山林得投资好几万元,虽然自己用几亩责任田尝试种湿地松小有收获,可那8000元远不够租荒山开辟新品种。资金短缺成了阻碍老吕扩大产业的首要问题,乡邻们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谁家也拿不出闲置的资金来帮助他。这时他想,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还是到信用社去贷款吧。

  于是,老吕来到了当地罗市信用社,他几欲开口,但想到自己不是当地人,又没有资产担保,老吕脚步迈出又收了回来,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在信用社门口,他徘徊了一次又一次。

  信用社工作人员得知老吕的情况及时向县联社反映,奉新县联社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对他的特殊情况作了特殊处理。在无任何经济担保和资产抵押的情况下,破例批给了他10000元信誉贷款。

  手捧批下来的贷款,老吕说:“我现在暂时没有经济担保,也没有资产抵押。”信用社工作人员说:“你的良好信誉与过硬的种植技术就是最好的经济担保”。信用社为老吕解了燃眉之急,老吕双眼盈着泪,是感动,更是感激。

  有了资金,老吕很快地租赁种植50亩桑苗,培植30亩银杏。三年的辛苦培植,老吕获纯利60多万元。老吕成功了,成了当地的花木大王,他的花木由原来的十来个“土”品种,扩大到红豆杉、高桩风景树、大叶樟、杜英、雪松、竹柏,广玉兰等70多个“土洋结合”的品种,现在他的苗木规模已达百余亩。

  致富后的老吕不但用自己的技术热心帮助村民老周、老何、老王等,还为当地不少农户在信用社贷款提供经济担保。在他的帮扶和带动下,港下村成了全县率先迈入小康生活的示范村。

  老吕的名气大了,客户多了,他的花木远销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十几个省市。产业做大做强后的老吕现在的花木一次性预约就是上千万苗,年收入纯利在30万元之上。老吕富了,近年来支持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就捐资近30万元。“这算不得什么。如果没有当初信用社的扶持,我不可能成功。致富路上,是信用社为我搭的桥啊”,憨厚的老吕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