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7%。凤冈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茶叶产业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来抓,收到了较好效果。
把茶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
凤冈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在对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确立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对这一战略进行了“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战术设计。经过近10年的努力,培育出了到处是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强茶、壮烟、稳粮、兴畜、重特”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把茶叶产业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决定从2007年起,由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连续五年打造茶叶产业,通过5~10年的努力,全县茶叶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茶园10万亩以上,生态茶园20万亩以上,打造1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争创1家以上茶叶出品创汇企业,实现茶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实现“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目标。自7月份全县茶叶产业推动会后,短短两个时间,全县已规划落实生态茶园面积46783亩,占年度计划任务数的113.4%。
建基地、强基础 提高茶业建设水平
茶叶基地是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优质充足的加工原料作保证,茶叶产业建设难以顺利发展。凤冈县在推进茶叶产业建设中,把茶叶基地建设放在产业建设的首位,始终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强龙头”的发展思路,根据全县土壤、气候、水文、种植习惯等因素在全县适宜种茶的11个乡镇规划了8个茶叶产业专业村和2个茶叶产业带,围绕产业带布局加工企业。同时,利用建设全国有机产品生产示范县的契机,建立了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制定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强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目前,已建成生态标准化茶叶基地8.2万亩,今后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标准型园区为方向,每年按4万亩的建园速度,积极建设精准茶园展示区、现代茶叶观光园和茶叶项目示范园等。
拓市场、建平台 激发茶业发展活力
开拓市场是推进茶叶产业建设的重点环节。在这方面,凤冈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搭建宣传平台,2005年,首先倡导在凤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2007年举办了中国西部茶海·遵义首届春茶开采节等大型茶事活动,吸引了上万名茶界专家和客商前来参会,提升了凤冈茶叶的知名度,促成了多个茶叶项目的合作。近3年引资上亿元,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厂6家。以后将继续根据发展需要,择时择地举办大型茶事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开发新产品为契机,整合县内茶叶企业,组建了贵州省凤冈县“寸心草”有机茶业集团公司,统一了茶叶品牌,集团公司坚持以质量创名牌,靠名牌闯市场,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以品牌战略带动企业管理,带动市场开发。目前,凤冈茶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两个省级著名商标,三是建立营销网络。利用各种驻外办事机构,为龙头企业建立茶叶产品直销点,鼓励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建设专卖店,并给予资金补助。同时组建专销、分销、代销队伍,多渠道推介和销售产品,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抓落实、搞服务 为茶业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为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凤冈县2005年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把全县13个具体审批权的单位全部纳入政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同时,开展“软环境评差活动”,对评差单位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时整改,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对重点茶叶企业成立项目服务组,实行跟踪服务。建立效能督促组,对服务企业工作开展问责、问效,对履责情况不好、工作效益不高、对群众反映不好的干部进行教育和调整,促使其改掉庸、懒、散的不良习惯,树立抢、拼、争的良好作风,为茶叶产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