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农村信用社作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金融企业,由于其行业性质、所处环境以及员工构成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弱化,专业政工人才匮乏,缺少专职政工机构和人员。省级管理机构成立后,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思想日趋活跃,一些陈旧思想和现代改革理念发生了碰撞,产生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这些给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三个不和谐因素
从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问题,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农信社向前进步的障碍,这些问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劳动用工改革。省级农村信用社管理机构成立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在用工改革上,实行了“三定两考”、“末位淘汰”制度。由于涉及到在岗、下岗的问题,“末位淘汰”显然成了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县级管理机构最为头疼的问题。万一操作不当,必然引起职工反感,而如果不能公开透明,就会失去公信力,引发上访事件。
二、薪酬改革。对于大多数农信社职工来说,较稳定的工资收入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没有哪一个员工希望改革会把工资越改越少,收入越改越少,他们盼望着收入会有所增加,至少不比改革前低。然而目前的薪酬改革却令多数基层信用社职工失望,因为这项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县级联社的领导们工资的成倍增长,一般员工的工资却微薄可怜。职工们对此很不理解,也滋生了很多怨言,自然成了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三、同工不同酬。由于农信社在省级管理机构成立之前始终被“代管”,这种特殊体制造成了员工构成的特殊性,使农村信用社成了不同职工的“大杂烩”:临时工、内部合同工、集体合同工、集体固定工等等,多样的职工身份造成了同工不同酬,这个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有些临时工在信用社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成了业务骨干,但因为是“临时”身份,薪酬标准明显低于合同工,所以他们要求同工同酬的呼声越来越高。
新形势下的新对策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组织机构。县联社要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辖属信用社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由人教教育、办公室、纪检监察等部门兼管而出现的“兼而不管”的现状。要健全党、共青团、工会、妇女组织,依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格局。
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听起来是虚的,但真正做起来并把它做好做到位却十分不容易,必须有专职、敬业、高素质的政工队伍。农信社点多面广,员工相对分散,加上各信用社经营状况、所处地域及发展水平不同,员工思想状态也因地而异,要想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必须挑选熟悉业务,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知识的同志担当重任,只有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齐备,才能把这项伟大的工程做好。
三、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摒弃只重业务经营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摒弃那种只重业务经营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融入到改革、发展和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解决“一手硬一手软”和思想观念中存在的“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的不要”的问题,为促进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四、要完善员工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结合年度评先创优活动,评选出思想道德标兵、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公开予以表彰、奖励,给思想品德优秀、作风优良的员工以应有的荣誉和待遇,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大家,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活力,营造积极向上、赶超先进的氛围。
五、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和部门要履职尽责,担当起员工代言人的职责,在推进民主、沟通、协调机制上发挥作用。要通过采取召开恳谈会、交流会、议政会等形式,倾听员工的呼声和建议,畅通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使员工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手段来表达思想、交流心声,达到消除隔膜和对抗,增进理解和共鸣,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目的。
六、建立平等、公开、透明、有度的工作机制,化解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谐因素。要密切关注当前改革期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不和谐因素,特别是涉及劳动用工、薪酬福利等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利益的问题,出台政策前要广泛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呼声,要充分考虑农信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改革方案,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其他行的做法,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新酬标准,避免差距过大,化解不和谐因素,营造和维护安定团结、健康向上的发展局面,推动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