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解决“三难” 当好班组长

郑言

  大家知道,班组长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是现场管理的核心人物,号称“零号首长”。所以班组长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执政能力”是否达到要求,直接影响到整个现场管理乃至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对于很多班组长来讲,从优秀的技术工人走向最基层管理岗位,很多时候不得不经常面对上级领导的批评、班组员工的埋怨。在生产现场一天到晚忙得四脚朝天、晕头转向,可现场管理依然乱糟糟,不尽人意。生产任务完不成领导找你,员工有情绪找你,效率、质量上不去也找你。班组长手下少则几人,多则二十几号人,权力只有一根针那么大,却吃喝拉撒什么都要管;做事我行,管人、带人,让一群“乌合之众”顺顺畅畅完成工作可就很难办,这造成上级领导的指示和管理决策层层衰减,导致执行力低下。同一些班组长聊天,他们普遍反映当好班组长主要有“三难”。

  一是难在“婆婆”多。虽然班组长只是区区一个小班长,但他也得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安排班组工作,可是上级领导却常常大包大揽,“横插一杠子”临时抓走了班员,搞得刚干一半的活散了伙,班组长又要上去“救火”,亲自顶上去堵枪眼,自己还抱怨不得。一位班组长朋友告诉笔者,一次自己安排班员干活时,上级领导没有打招呼就把人叫走了,自己还不知道,过一会过去检查验收时,发现现场一些设备零件拆得满地都是,人却不见了,自己只好顶上去,工作也耽误了,挨了批评不说,还无处抱怨。这样一方面不仅弱化了班组长的管理,也极大地损害了班组长的自尊心和权威性,搞得班组长在工作时无所适从。有时由于工作小有失误,领导当着员工的面批评,造成班组长很没面子。“官大一级压死人啊”班组长常常这样抱怨。

  二是难在有些班组长缺乏管理艺术。众所周知,班组长是带头干活的模范,凡是别人不愿干的出大力、流大汗的脏活、累活、苦活等,班组长就要冲上去带头干,这些还好,但让他管理班员,则有点力不从心。由于在管理上历练不够,道道太少,权力又太小,驾驭员工的能力有限,造成班组员工在工作中不积极配合。如有班员指责班组长安排工作量轻重不均、奖金考核分配不合理;班员埋怨班组长偏心眼、厚此薄彼,一碗水端不平搞亲疏关系,造成班员相互推诿攀比,遇到一些需要配合完成的工作时连搭把手都不愿意,冷眼旁观,将什么活都推给班组长自己干,搞得班组长筋疲力尽,累得没了脾气,还有苦难言。还有些班员是故意使绊子让班组长包打天下,说什么“你待遇高、技术高明,你不干谁干”风凉话与你抬杠。有些班组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经验不够,缺乏与员工沟通的能力,不能根据员工的脾气、性格、技术特长,合理安排工作,难以发挥员工的长处,用其所长,造成相互间难以和谐相处,工作任务就不能顺利完成。

  三是难在有些班组长技术上难以服众。据笔者观察,班组长的产生普遍是领导指定或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一方面说明班组长有一定的威信和管理能力,但另一方面,班组长的技术能力不一定是最强的。特别一些未经培训就仓促上阵,遇事就可能一下子就“蒙”了。事实上,班长不是“万金油”,经常也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而一些技术能力较强的班员则很不服气,甚至还当面嘲笑你:“连你都干不了,还安排我们干,你这个班长是怎么当的?”搞得班组长无地自容,这样的次数多了伤自尊不说,还大大影响班组长的自信心,在安排工作时也会缺少底气,不敢放手管理,不能发挥员工的技术特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工作安排不下去,搞得班组长“头都大了”,造成一些班组成员宁愿当普通员工而不愿意当班组长。

  事实上,当好班组长的难处还不止这些,这里不一一列举。企业的执行力不强与班组长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有大的关系,企业管理者要化解班组长的”三难”,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充分理解班组长的难处,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赋于班组长必要的管理权,而不是横加干涉,既放权又不放任,既放手又及时引导,化解员工的抵触情绪,维护班组长的威信,以便于班组长更好地行使手中权力,充分发挥“零号首长”的核心作用,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

  二是做好班组长管理艺术的培训,提高管理艺术、指挥能力和自身修养,特别是提高化解员工不良情绪、应对员工找茬的能力,提高做班员思想工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努力做多面手,让班员心服口服。通过培训使班组长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有效沟通和相互接纳对方。

  三是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特别是员工的心理和谐、员工相互和谐方面的培训,自觉维护和服从班组长的管理。班组长也要主动与班员交心、沟通,将自己的技术特长教给班员,搞好技术培训工作,打造和谐班组,为班组长提高”执政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