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400型加工企业的困扰


  新的年度来临了,新棉已经进入了收购时期,又将我国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上了日程。

  随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550多套400型设备在国内网状铺设开来。棉纺织企业对400型“大包棉”的加工质量逐渐接受并认可,国家也对新上400型打包机企业贷款有支持(据了解,内地是国家贴息120—150万元,新疆一些地区是一次性资助30—50万元)。从表面看400型加工企业上有国家政策支持,下有棉纺厂热烈响应,应该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据笔者了解,实际并非如此。从2005/2006、2006/2007年度400型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经营情况来看,一些棉花企业甚至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收购资金严重不足和收购加工混乱仍是400型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另外,400型加工企业在“三丝”控制和籽棉收购的把关上也存在问题。棉纺企业对400型大包棉的采购倾向并不强,相对200型优势并不算突出。200型加工企业加大挑拣“三丝”力度,把籽棉分级分垛,加大清籽排杂力度,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大包棉”的水平。当前400型加工企业面临两点问题:

  第一,籽棉收购资金不足导致加工量处于偏低水平,400型加工企业无法展开手脚,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1、部分加工企业上了400型设备以后,手中的可流动资金量比较少,一般就300—500万,一旦放开收购,不足100万斤籽棉很快就消化一空。从加工周期来看,根本无法有效运转。

  2、农业发展银行从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角度,严格按照国家皮棉指导收购价发放收购贷款,3.0元/斤甚至2.85元/斤以上获得贷款支撑的可能性很小。前期有资源没资金,后期有资金没有资源是400型加工企业经营的一个瓶颈,因此一些上了400型加工企业发出“被国家忽悠了”的感叹。

  3、期内小轧花厂、200型企业仍将占据一席之地。由于籽棉上市初期,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因此在400型加工企业犹豫的时候,小厂开秤抢收,短期内加工成皮棉后立即出手。在迅速补充棉花资源的情况下,小轧花厂、200型企业短期炒高了籽棉价格,400型企业干脆停收等待。

  第二,棉纺企业对“大包棉”的认可还需加强。一些厂家表示400型加工企业如果在籽棉收购上无法实现分级分垛,在加工前不雇佣大量的人力挑拣“三丝”,加工过程中不排出一道短绒,相比200型“小包棉”,除了包大些、批次整齐些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据笔者了解,河南、河北及湖北等主产棉区的一些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上了400型打包机,也不肯花大力气雇佣人员拣“三丝”。河北衡水某厂测算,雇佣当地人拣“三丝”,一吨皮棉增加成本60—80元,而且在加工时,一道绒甚至二道绒都舍不得排出,严重影响了皮棉质量。按大包棉标准200—220公斤/包,但有的加工企业为了节约铁丝、布袋成本,打成230—250公斤/包,增加了扳倒、运输困难。一些主产棉区剥绒设备虽然上了,但多是一次性剥掉,短绒不再分等分级,反而都掺入皮棉中打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400型企业在耗电、人工等方面的费用要高一些,因此“大包棉”的报价普遍高200—400元/吨,部分棉纺企业认为“物难所值”。(木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