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用细雨 润泽大地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信用社“双千双百惠农工程”工作纪实
张占果 文/图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信用社主任冯玉锁(中)在一线调研。

  这里,因信用之风吹拂使多少“钉子户”、“赖账户”旧貌换新颜当上了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这里,因信用社极具独特魅力,村干部为创建省、市、区、镇信用村不惜自个儿垫钱替村民偿还不良贷款,使原来一个落后贫穷的村庄一跃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样板村。

  这里,就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信用社。今年41岁的信用社主任冯玉锁1990年10月份参加工作,1994年转正,一步一个脚印从信贷员、出纳、会计干到副主任,一路艰辛一路歌,2001年担任主任至今,省、市领导多次去该社视察指导工作。他是省联社优秀共产党员,盐湖区联社党组成员(全市唯一一个信用社主任享受此职务)。六年来,他恪守职责,尽心尽力,主动创新,由2000年亏损3.36万元发展到2001年增收0.52万元,2002年5.09万元,2003年50.55万元,2004年75.01万,2005年95.5万元,2006年108.24万元,2007年1-7月份增收87.47万元,储蓄存款也由2000年末的2110.32万元增加到2007年7月底的7468.85万。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三农贷款2879万元,小额农户贷款面达60%,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数字是枯燥的,效果是显著的,小小信用社走进农村经济大舞台,一串串闪光的数字无不凸显了“信用创建遍地开花,百姓致富激情高涨,质量立社实现双赢”的奋进之路。

  信用村令村干部心甘垫资

  寺家卓村信用创建试点的成功,直接给其他村村民带来了更强的致富欲望。信用户只要手拿“三证”及村支书或村长的签字到信用社短则三分钟,长则五分钟就能拿到信用额度所规定的款项,真正体现了信用社与农民的鱼水关系和信用户的“特别之处”。

  勤劳、善良的信用户苦干实干加巧干,在很短的时间内口袋迅速鼓了起来,全村人也由贫穷走上富裕从而迈向小康。此景此况让全镇其他村的村民很是“眼谗”,纷纷托朋友找亲戚到该村借“信用证”去信用社贷款,遭到拒绝后,广大村民门向村干部大放厥词:“村干部不为老百姓着想,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睡不着觉也不学学人家寺家卓村。”各村干部面对诱人的前景和残酷的现实,痛定思痛,纷纷仿效寺家卓村制定目标,强化措施,协助信用社大搞本村不良贷款清收。东纽、赵棠庄和五曹村等几个村的村干部自掏腰包共计三万余元替村民和当时的“生产大队”还清不良贷款,此举成为使全镇200余户信用户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的开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五曹村”的村支书兼村长黄学军,在信用社的支持和他的努力下大力发展种植业,油桃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该村以7个品种11个系列年产5000余吨,成为全国有名的“油桃基地”,人均年增收4000元,并带动全村及邻村40余家养车户走向致富路,从而使原来一个落后贫穷的村庄一跃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样板村。非信用户靠跑运输走向致富路、且拥有资产上百万的李某,看到本村信用户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时,也向村“信用评定小组”提出申请并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现在有钱并不代表我将来有钱,万一有急事,我还需要信用社的帮助,凡事要周全啊!信用社就是我们老百姓的靠山和坚强后盾。”

  信用村的信贷员让非信用村的信贷员很是“羡慕”,信用村的信贷员一两个月也不用下基层,工作有成绩不说还特“悠闲”,收入可观,每天仅在单位整理、完善信用户档案;而非信用村的信贷员每天在各村奔波,风里来雨里去又苦又累却收入一般。所以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地协助村干部,为早日达到信用创建标准而兢兢业业地工作,以便自己早点“解放”。目前,已评定信用户3166家,信用户占到总农户的65.9%,“信用户”、“信用村”已成为一家一户、一村一庄发家致富的荣誉证和金字牌。

  参会代表为何向他深鞠躬

  好雨润大地,和谐信合情。陶村信用社始终与镇党委、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和拍,与各村农民选好的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合调,积极支持镇上所确定的项目和农民所选的产业,从而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与政府农业发展规划相一致,勇当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乐当百姓小康路上的“坚强后盾”,使有限的资金借助“信用东风”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陶村信用社全面延伸“多予、少取、放活”,真正把“双千双百惠农工程”建成了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多予”,就是进一步扩大农业贷款总量,不断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充分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少取”,就是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在贷款利率执行上,本着“让利与农,反哺于农”的原则,区分贷款对象、期限、方式等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农户的利息负担;“放活”,就是灵活掌握贷款方式、额度和期限。同时,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资金需求。陶村镇党委孟书记和冯玉锁经过几年的工作交往,脾气相投,配合默契,经常换位思考,相互支持,互相发展,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加上冯玉锁是本地人,社交广泛,工作有想法、有做法,群众基础比较扎实,全镇50%的年轻村干部都由其直接推选担任,所以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开展且富有特色。

  众所周知,信用社对乡镇干部有两怕:一怕乡镇干部贷款搞政绩工程,二怕乡镇干部写条子打电话帮亲戚朋友搞贷款。孟书记在陶村镇的这10年间,不仅没有给冯玉锁出难题,摆难堪,贷过一分钱,反而协助他清收镇里、村里因新老干部换届时遗留下来的不良沉淀达30余万元,并且从不向冯玉锁提任何要求。2005年,镇党委、政府为建设新农村而召开的全镇干部会议上,由于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和冯玉锁的尽职尽责,加之“思想认识,领导重视,资金扶持,方法措施”四到位,使全镇硬化水泥巷道达到1000多条,里程达164.5公里,打深井23眼,村与村相连水泥路工程185公里,开发商品店铺80余套,新盖教学楼5座,全部超额21%完成任务,共投入资金620万,由于财政补贴及上级奖励达640万元,反而替政府赢利20万元。盐湖区全区表彰40个村仅陶村镇就占到1/3,所以冯玉锁坐到了主席台,在孟书记的倡议下参会代表50余人全体起立向冯玉锁深深鞠了三躬。从此以后,连续三年凡是区里要表彰先进单位,陶村镇各村的数量和工作成绩均排在全区首位。

  晴日初破雾,风正好扬帆。陶村镇信用社倾心信用村创建,努力营造地方关系融洽和谐,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做法和成绩受到了山西省信用联社党委书记上官永清的称赞,夸陶村信用社是“小社大作为”,“有为才有位”,并祝福该信用社和谐信用之风的势头越来越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