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9月17—2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大幅震荡,除近月合同MA709下跌外,各月合同周均价全线上涨,并呈近弱远强走势。MA各月合同价格近低远高并保持合理价差,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倒挂局面。随着价格冲高后震荡回落成交量大幅萎缩,成交总量54200吨,较前一周的63540吨减少9340吨;日均成交量10840吨,较前一周的12708吨减少1868吨;订货量继续小幅增加,全周新增订货量720吨,订货总量为59220吨,再创本棉花年度新高。MA各月合同周均价平均上涨40元/吨。
上周各棉花市场呈现国际市场和国内期货大幅上涨,国内现货及收购价格大幅下跌的特点。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周均价为13598元/吨,跌343元/吨;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为13874元/吨,涨366元/吨。纽约棉花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为62.19美分/磅,涨2.4美分/磅;代表国际现货价格的cotlook亚洲A指数涨1.67美分/磅,周均价为68.56美分/磅。以此计算(上周平均汇率7.5178)1%关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2969元/吨,涨306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低629元/吨;滑准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3611元/吨(涨147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高13元/吨。
上周收购市场价继续大幅下跌,中国棉花收购参考价周均价为12904元/吨,较前一周均价13455元/吨跌551元。36%衣分、10%回潮率的籽棉收购周均价为2.81元/斤,较前一周均价2.90元/斤跌0.09元/斤。
9月上中旬国内大部分棉区持续降雨,对棉花产量有一定影响。据了解华北大部分棉花单产较8月份市场预期有所降低,甚至有的地方单产低于去年。虽然各机构对全国总产量的估计有很大差别,笔者认为,今年总体产量应该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略减。
目前绝大多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已开秤收购,但由于农发行资金尚未下发以及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收购量都不是很大。大多数保持随收购、随加工、随销售的策略,除了参与网上套保的企业外,多数收购加工企业几乎没有皮棉库存。大型棉花加工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尤其表现在对异性纤维的控制。
纺织企业由于销售困难,成品库存较往年大幅提高,导致资金紧张、原料库存非常低。大型纺织企业原料库存多在30天左右,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仅为10天左右。由于国产棉价格已经低于滑准税下进口棉价格,多数纺织企业购买进口棉的意愿不强,大量配额闲置。国产棉表现出了很大的价格优势,后市撮合仍将维持震荡偏强的行情。(张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