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那个叫余聪的人

本报首席记者 郑劭清

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聪

  余聪是谁?

  36岁的他有不少头衔。

  你可以叫他余总,因为他是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也可以叫他会长,他既是当地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又是种植养殖协会会长;他还曾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优秀人才。

  不仅如此,他还是当地有名的“慈善家”。8年来,他掏出300万元做慈善。给家乡修了4.5公里能并行两台拖拉机的砾石路,上了10公里高压线,掏钱让乡亲们吃上自来水,每逢春节都给镇里村上贫困户发米发面。发救济粮、慰问粮,捐款捐物,资助大学生、贫困家庭,这种事情,他做了很多。

  “钱不是永久,但亲情、乡情是永久的。”余聪说,“过去自己受过苦,现在要把当地的农户带动发展起来,这是我的最终目标。”

  “苦孩子”的奋斗

  余聪是个“苦孩子”。家里7个兄弟姐妹,吃饭都快成问题。13岁上初一时,就辍学放羊。18岁时,父亲去世。年纪轻轻的,就零敲碎打四处赚钱。

  后来搞养殖业。开始时,养了500头猪,接着养2200头,后来一年出栏3万多头。再后来建起年屠宰量20万只羊的屠宰场、300万只鸡的屠宰场,成立了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

  干事业讲究“胆识”,余聪有了“胆”,但怎么才能有“识”?小学学历的他肯钻,看教材、请老师,狠学养殖技术。白天猪圈里忙活,晚上挑灯学习。

  2000年,他开始到广播大学学习,而后又到党校学了三年。今年还准备到清华再上三年MBA。

  “过去是从零起步,现在是从转折点起步。”余聪说。

  治沙“义工”

  余聪的家乡在沙漠边上。有沙漠的地方就有沙尘暴,当大风袭来的时候,人、房子都被肆虐的沙尘暴裹住。曾经开过货车的余聪好多次被沙尘暴困着回不了家。

  “怎么把流动的沙给固定住?”因为这个想法,26岁时开始治沙。那时不是大款,就是打工挣了些钱,他承包了3000多亩沙地,每年拿出五六万元,雇几个人,在沙地上种柠条和沙柳,连续栽了三年。硬是在村落跟沙漠间栽出一个防护带。

  治沙不易,不图钱不图利治沙更不易,2000年,余聪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碰壁”和“破壁”

  余聪不是个只想着自己的人。自己办了企业,还想办合作社,让乡亲们土地入股,一起搞种植养殖,把他们带动起来。

  可是他碰壁了。

  一听说办合作社,乡亲们以为又搞合作化、大集体。以前吃过的苦一下子涌上心头,你怎么解释也不行。有的乡亲们骂开了:“把我们当成你的伙计,你倒是我们的财主了!?” 还有的嚷嚷:“你把我们的地拿去,你吃肉,让我们吃黄米?!”

  余聪被骂出门来,但他理解他们:“我也是农民,如果不是在今天搞企业,一样是面朝黄土,可能还不如他们。因为你见不到外面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了。”

  他拿出一笔钱,带着20多人到陕西杨凌高科技园区去考察。这一去大不一样,乡亲们不仅开了眼,觉得自己以前短视,就连言行举止也越来越体面。再说起办合作社,没问题!

  “你说,他不信,你带他去看,他就明白了。”余聪深有体会。自己一年有五个月不在家,都在外跑市场四处考察。国内不必说,他还到德国、日本等国,考察他们的农业协会。这一出去,“思想解放了,眼光放远了,找到差距了,就有努力的方向。”

  “要是雄鹰,就可以飞翔大地;要是青蛙,只能在井中。我可以绕着地球转,也不愿在家待。”余聪说得很坚定,“国家把重心放在农村农业农民身上,要发展这个,就要发展合作组织。”

  余聪的“三只眼”

  余聪有三只“眼”:一眼看农户,一眼看市场,一眼看政策。

  办合作社,他提供饲料、技术,农户养殖种植,自己再回收加工销售。他太了解农民了:合作社要办得好,得让他们能挣到钱,做不到这个,说什么都白搭。

  他垫资赊销,让农户先养起来、种起来,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今年羊肉市场价格10.05元,余聪给农户10.07元。

  之前开了眼界,现在得了实惠,农户的胆子放开了。他还办了培训班。把种植养殖能手召集起来,买来投影仪,让他们学学全国各地先进技术和经验。渐渐地,余聪带动农户多达5000多户。因为组织种植养殖协会带动农民发展,2004年,余聪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

  余聪的观点是:不要赚农户的钱,要赚市场的钱。他盯着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让农户种养什么;政策有什么变动,就调整生产方向。

  他四处奔走,为他们协会的产品打开市场。仅今年为推销家乡的羊肉,他一个月就来北京四趟。他还建基地、搞产品检测,要把羊肉打入国际市场。

  “我现在追求的是,要让当地的百姓富起来。”

  过去乡亲们人均年收入仅200多元,现在已有2000多元。其中有400块钱是余聪带动他们生产增收的。“我想带动几万名农民。”余聪说。几万名,那可是他们盐池县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