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昌县朱王堡镇刘正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息相对闭塞,多年来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经济比较落后。2006年4月,朱王堡供销社针对该村农民群众的企盼与要求,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与酒泉萨图恩制种有限公司合作,以刘正分销店为依托,联合59户农民,组建成立了永昌县第一个以瓜果蔬菜制种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刘正瓜果蔬菜制种专业合作社。
他们制定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全员培训制度》和《盈余分配章程》等相关制度,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重大事项由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合作社选择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科技含量高,风险小,收益高的果蔬制种产业作为发展项目,主要从事辣椒、西红柿、西葫芦、南瓜等六大类35个品种的蔬菜制种培育。他们还实行“订单”种植,产前落实种植面积和品种,并与专业合作社社员签订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预付部分收购定金,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解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实施系列化服务。产前,统一赊销供应化肥、农药、农膜、种苗、架杆等农业生产资料;产中由技术员蹲点巡回抓好病虫害防治,及时解决农民制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等问题,产后实行统一收购销售。
合作社还充分发挥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作用,对制种西瓜等10个品种都申请了注册商标,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外销客户网络,生产的籽种销售到福建、广州等地,并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有效地规避了农民的投资风险。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专业合作社社员由成立初期的59户发展到368户,制种面积由120亩扩大到750亩,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名,社员股金5.35万元。有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发展格局,对朱王堡镇乃至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专业合作社与制种企业攀亲联姻,订立供销合同,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既稳定了制种公司的种植规模,又增加了农民社员的经营效益。
推进了农业“一特两化”的顺利进行。专业合作社以自觉自愿的方式组织农民从事水果蔬菜等的规模制种,客观上推动了政府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方式的转变,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刘正果蔬制种专业合作社的制种范围从刘正村迅速辐射到陈仓、梅南、梅北等村的48个村民小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社员增收显著。2006年,收获各类蔬菜种子5960公斤,实现产值149.2万元,亩均收入1.24万元,户均达到2.48万元,亩产最高的收入可达1.5万元,社员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
今年种植的750亩蔬菜制种目前正在采收,收入超过上年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