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县供销社改制后,立足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盘活资产,走 “农家店”销售、协会带动收购的路子,铺设起新购销两条线,在强化农村流通中稳步发展企业。今年以来,在确保运转的同时赔付改制前历史遗留贷款500万元。
企业2002年改制后,面对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供销社创新经营机制,以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盘活遍布全县的县、乡、村三级购销网点资产,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建立农用物资配送中心,以县城华联超市为龙头建立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投资203万元建设、改造12个乡镇的140个村级购销店,建设“农家店”,“农家店”经营面积达16500平方米,配置货架3000余平方米。
改扩建后的“农家店”经营日用工业品品种近2000个,比改制前增加70%以上。经营中改过去的闭架式销售为开架式销售,客户可自行挑选商品;企业内强职工服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在群众中塑造了良好现象,增强了竞争力。 140个“农家店”的月平均销售额均比改制前增加5000元以上。预计今年县城两个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可以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
全县构建183个化肥经营网点,把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用物资经营点设到所有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方便了群众购买;采取现款销售和赊销相结合的经营方式,送农资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块。自改制以来年均赊销各种化肥1万余吨,5000余农户直接受益,有效地支持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受到群众的欢迎。供销社也在农用物资的销售中得到长足发展,年均销售各种化肥9万吨左右,农药98吨,实现销售收入近7000万元。
在农产品收购、再销售方面,企业改变过去农副产品单一收购的方式,结合各地种植、养殖实际,紧抓节令大量收购油菜籽、姜块、辣椒等农产品;变过去坐等收购为主动出击,把收购工作延伸到农作物的生产中,大力推广“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创办1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65个综合服务社以及板桥镇辣椒协会、金牛养殖协会、永康运输协会等协会。带动2000余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实行订单式收购,年帮助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今年初县社紧抓商机,与河口签订收购3000吨芭蕉芋淀粉的合同,发动群众把传统种植的芭蕉芋制作淀粉,供销社以每公斤1.46元的保护价收购,群众在销售淀粉中获利460余万元,企业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为扩大芭蕉芋淀粉的收购,今年及时成立了钟山芭蕉芋协会,从生产、管理到收购销售,指导到户,今年播种芭蕉芋5000余亩。今年以来收购油菜籽1200吨、干姜块400吨、鲜姜块300吨、干辣椒63吨、芭蕉芋淀粉3000吨,销售后实现收入1100万元。
为拓宽经营渠道,今年4月县供销社投资440万元,在闲置的农资公司仓库建设48套房屋,把县城40余家废旧物品收购点统一到该地成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初步预算,5年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今后企业年可实现租房收入80余万元。